本书比较全面反映温瑞塘河流域涌现出来的优秀儿女。有全民治水的攻坚场景,有打赢创业历程的胜利回响,有共产党员的公仆本色,有特别能战斗的党支部风采,有走在全国前列的非公党建,这些划时代的英雄人物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作者通过10年时间,认真刻画了一个个乡愁故事,一件件先进事迹,一位位温瑞平原的佼佼者和弄潮儿。整个文集语言朴实、情节跌宕起伏、结构严谨。
《情怀筑梦》是一本个人原创文集,是作者在《福建日报》《梅州日报》等各种媒体发表的文章汇编。全书按主题分为赤色情怀、本色情怀、绿色情怀、蓝色情怀、金色情怀五大部分,扣住“情怀”这条主线,既有家国的大爱,也有人间的真情。书中抒发的家国情怀,是作者经历 17 年军旅生涯、17年税务工作,并兼职当媒体通讯员,用枪杆子、笔杆子折射出来的高光。用情怀做事,用行动做成事,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家国情怀”。体现了作者对家庭、对单位、对社会的热爱以及无私的奉献。全书弘扬积极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是一本传播正能量
《文心发义》是一部较为全面系统阐发刘勰《文心雕龙》义理的高学术品位著作。作者综览、深研历代名家品评、校注《文心雕龙》的著作,以新的学术架构与新的学术方法对原著进行具有开创性的笺注阐释。该书体例独特,作者详征博引典籍作为“集引”,积数十年之功深究刘文而阐发其义理作为“发义”,并以训诂疑难僻字作为“雍案”,集经学、朴学、小学、文学于一体,是从事龙学研究者与从事文学创作者应当重视的当代不可多见的龙学著作。《文心发义》成书为五卷本,作者在原出版发行本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增补。该书为发掘《文心雕龙
本期《当代外国诗坛》选登当代西班牙语、俄语和日语诗歌中的最佳诗作六十首。张桃州先生译的巴克斯特诗最近在诗坛引起了关注,特约请他为本刊编译“巴克斯特专辑”,以使这位新西兰诗人的创作在汉语中获得更全面的呈现。傅浩先生新译以色列诗人阿米亥诗十九首,让我们有机会再次重温中国诗人和读者熟悉的这位诗歌大师。欧阳江河先生的一篇访谈和胡蔚女士的一篇综述,旨在凸显中国当代诗人和学者与当代外国诗歌之间持续的互动、互文关系。
本书记录了作者郭齐勇与梁漱溟、冯友兰、萧萐父等数十位已故大师级学者的追思类随笔, 如《特立独行一代直声--梁漱溟的人格和著作漫谈》《生命的学问与学问的生命--杨祖陶先生周年祭》等, 在对上述学者生平代表性著述进行品评的同时, 亦对其治学为人的国士之风进行了深度的解析与高度的褒扬。该书字里行间满含温情, 引领读者走进国士的世界, 与作者一起聆听其教诲, 由此动心忍性, 曾益己所不能。
本书是一部文学艺术评论集, 收录了作者近年来评述青海当代文学艺术作品的20余篇评论。作者力图在中国西部地域文学艺术的广阔视域中, 以典型个案为例, 细致分析、纵深探索青海文学艺术过去所创造的辉煌成就, 并希图通过对典型个案的分析与探索, 为当下青海文学艺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指出努力的目标、方向。作者以全新的视角, 打破学院式研究的呆板写作, 以宽博恣肆的多学科视野、活泼感性的书写方式, 观照青海当代文学艺术呈现出的具体意象、风格、语言等诸多内容。本书结合青海文学艺术创作的现实, 对青海文
新时代的马可·波罗丛书共6种,中、英文版。本丛书选取长期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国外友好人士的自述性作品,通过讲述他们的在华经历和对中国的认知、感受,促进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推动各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展现现当代丝路精神新的传承故事。本书是马达罗的一部自传体作品,叙述了他儿童时代追求的中国探险,到少年时期萌发的中国梦,以及自1976年至今来中国216次的传奇经历。他是改革开放前夕首批来华访问的西方记者之一,被称为现代马可·波罗。他拍摄的中国各地
该书共分九个章节,分别为对联知识、帝后手笔、名人名对、民间巧思、佛寺联迹、名祠名联、婚寿贺赠、哀挽追悼、老字号联。对联是我国汉语言文学所独有的一种文艺形式,是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完美典范。它上可以入帝王殿阁,下可以进平民陋室,无贵贱,无尊卑。本书为我们展示了对联及其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渊源,帮我们理解作品,感悟其深刻内涵,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境界。对联故事虽小,却引人入胜,值得细细品读。
雪山始终以母性的伟大力量滋养着大地上的生灵。生于斯长于斯的作家杨志军,深情回望父亲母亲与几代草原建设者的艰辛探索足迹,书写着高海拔地区的时代巨变与草原牧人的精神心路。小说既有强烈的面对草原问题的忧患意识,更有在真实反映草原人民解决问题、建设新草原的文字里难掩的激情和乐观。诗性的语言形成独具个性的叙事风格,作品既真实呈现草原生活的严酷,又具盎然的诗意。
梗概:
科长父亲到沁多草原蹲点了解牧民的境况,接待他的是由部落世袭头人转变而来的公社主任角巴德吉
诗话这一中国传统的文学样式自从传入日本之后,它就与汉诗文的发展相生相伴,至江户时期达到顶点,明治时期汉诗文的兴盛也必然会伴有诗话的产生。可以说,明治诗话是汉诗在这一时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构成日本诗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诗学领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一块亟待开发的领域。本书从大沼枕山一派咏物诗的内容与创作的“本土化”,森春涛一派艳体诗的特征与社会影响,森槐南、国分青崖的古体诗的回归与创新,中野逍遥“恋爱”诗的近代色彩以及“征清”诗的内容与思想批判五个方面对明治汉诗进行分析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