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立体教材之一。本书立足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实际,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新课程标准进行编写。本教材结合婴幼儿的生长和认知特点,由基本理论学习到很好作品鉴赏,再到婴幼儿文学作品的创编,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高,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本书中的作品点评更加深入细致,以帮助学生提高学前儿童文学作品鉴赏的水平。课后的“练习实践与拓展”更加注重结合幼儿园教学实践,有利于教师上课及学生
该书为文学类学术专著。该书研究对象是《绣像小说》,它诞生在新旧并存、东西交杂的时代背景下,它将通俗文学的形式和晚清启蒙话语结合在一起,运用文字和图像两种方式重构异域乌托邦的物质、制度、心灵和视觉文化。但作家们都囿于自身的经验和视野,他们的异域书写只
葡萄牙诗人佩索阿疯狂地爱过,但又决绝地逃离了爱情,也写下大量关于爱情的文字。这本诗集选译了佩索阿本人以及三个主要异名者卡埃罗、雷伊斯、冈波斯有关爱情的诗作,佩索阿与恋人奥菲丽娅互写的七封情书,以及佩索阿以唯一的女性异名者玛丽娅·若泽虚拟地写给一位名叫安东尼奥的男士的情书。
18件传世艺术名作+17位美国当代小说大师的短篇故事=一场颠覆想象的叙事之旅
当代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大师劳伦斯.布洛克联合包括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迈克尔.康奈利、杰弗里.迪弗等16位美国当代小说大师,以梵高、高更、 葛饰北斋、达利、马格利特、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作品为灵感,创作了17篇悬念迭起又扣人心弦的小说佳作。
劳伦斯.布洛克以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为灵感,<
本书主标题取自美国人阿林顿著作《青龙过眼》。该书配图形象生动:青龙反拿望远镜,镜头下的西洋人显得渺小。青龙与洋人之间存在误读。“青龙过眼”描述了一种文化隔阂,一种文化视差,提供了一个支点来探讨中西文学交流中的现象。“读”与“误读”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常态。在中德文学交流过程中也衍生了不计其数的类似情况。本书共收录27篇论文,分“德风东渐”和“东风西传”两编,上编聚焦于德语文学在华译介,下编重点关注中国对德语文学和德人的影响,深入探讨中德文学交流中的“读”与“误读”。
这是一本有关乡土风物的散文集。内容集结了发表在《延河》《四川文学》《雨花》《雪莲》《雪花》《躬耕》《牡丹》《连云港文学》《知识窗》《思维与智慧》《扬子晚报》《西安晚报》《中国电视报》《中国矿业报》《新晚报》《四川政协报》《泉州晚报》《徐州日报》《都市晨报》等报纸上的作品。全书分为碎语槐下、草垛温情、浮世物语、如烟过往、农具情话、曾经的游戏六辑。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乡村生活方式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乡愁似乎在逐渐失去依附。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优势学科主办,旨在反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状况及其前沿动态的专业学术刊物,设有特稿、笔谈、书评、访谈、专题评论、前沿综述、会议纪要、项目动态、论点汇编、新资料、特藏文献等栏目。本书是第五辑,分为特稿、文学所记忆、古代小学研究观澜三个部分。
《文学理论前沿》(半年刊)创刊于2004年,作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的会刊和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的唯一中文刊物,是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集刊中发行量较大的一种。本书是第22l辑,设立“前沿理论思潮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研究”“文学阅读与理论阐释”三个栏目,共十一篇文章。站在国际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前沿,对当今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关注和研究,做出新的阐释。
本书收录作者原创格律诗300余首和研究论文2篇。其中格律诗依照传统格律诗法创作,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四种,每种诗基本按照岁时节庆、纪事感怀、咏物兴寄、游览即景、田园家居、题赠酬和及议论杂感七类内容编排。限于篇幅,研究论文只收《律诗立意说略》和《律诗用典举隅》2篇。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对诗中部分典故作了适当注解。
舍沽诺吉出嫁记·诗歌篇(上)收集、整理、翻译了《蜂儿与鲜花》《特吉巴巴》《白猴归山》《相思鸟》《舍沽诺吉出嫁记》《阿阻阿酉》六篇彝族诗歌。每篇多以五字为一句排列,彝文、国际音标、汉文相对照。向读者展示了彝文出嫁歌的丰富的内容,几乎涉及古代彝族婚礼中的所有礼仪,包括“寻亲”“徐蜜直即差”“哈曲组”“肘获”“初初候”“阿买恳”“陆外”等等。“阿买恳”是彝族出嫁歌的专称,分口头流传和文本流传两种形式。它记载了女子出嫁过程中的各种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