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是特殊的也是复杂的。这种文学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根源于元代文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元代是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西域商业文明的多元冲突、融合后形成的多元一体文化,这对元代社会环境、政治秩序、文人精神、审美趣味、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多元一体的新的文化体系中,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本书探讨的是草原文化对元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元代文学对原有文学传统的继承,以此来探讨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变迁和历史作用。
本书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探讨了游牧社区中的“猎民”的社会文化变迁,力图使世人对有关“猎民”的刻板印象有所改观。本书力图鼓励及推进当地主导力量与当地牧民关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居民生计改善等等的对话,努力提倡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边缘参与主流的潜能,以达到国家倡导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共享发展的社会效益的战略目标。
北京中轴线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它背后所承载的意义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精魂。位于中轴线上的遗产点位历经千年仍处于生生不息的变化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推动中华文化当代发展的动力。本书从"历史之源”、"文化之韵”、"民俗之乐”三个维度,介绍了北京中轴线北段自景山至钟鼓楼段七个遗产点位的文化意蕴、艺术美韵和人文风韵。文字内容涉及每个遗产点位的发展历史、名人轶事、风景美食、诗词散文等,文化内涵多样;图片内容涉及每个遗产点位的历史文献、精美插画、风光摄影,视觉效果丰富。
传统村落是一种典型的乡村聚落,文化和旅游产业是推动传统村落乃至乡村地区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本书以北京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综合运用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管理学、旅游管理、文化管理等学科的理论,运用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北京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发展。
《生生不息:甘肃文化的传承(全四卷)》共分为:《甘肃始祖文化》、《甘肃黄河文化》、《甘肃丝绸之路文化》、《甘肃民族文化》四卷。《甘肃始祖文化》围绕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岐黄文化、农耕文化、先秦文化,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甘肃内容丰富的始祖文化;《甘肃黄河文化》通过黄河文化与华夏文明、甘肃黄河文化概述、甘肃黄河文化与其他文化、甘肃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系统地介绍了甘肃的黄河文化;《甘肃丝绸之路文化》用史海钩沉、辉煌文化、节点明珠、未来展望四个篇章系统介绍了甘肃丝绸之路文化;《甘肃少数民族文化》
本书着重探讨了明清之际江南的社会文化图景,例举了江南宏观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面向,主要包括晚明至盛清时代的历史变化与文化表现在地方生活史中的投射,以及知识分子的不同存在形态与文化生活、社会活动等,努力观照出江南的地方文化、政治文化、精英文化、生活文化与家庭文化等的多样化特质,揭示不同时代留给后世最重要的文化记忆与生活画面,勾勒江南整体性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变迁,从而反映出江南地区孕育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在区域以及全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链接性”意义,为进一步思考江南文化及其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书写长江的文学作品。作者用20多年时间沿着长江两岸采访,记下大量采访笔记,通过对长江历史、地理、人文等的描述,以深厚的文学修养,丰富的人文和自然知识,诗性的语言,多元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大江巨川苍茫雄浑自然风光及辉煌璀璨的温馨的华夏文明,追寻中华民族的精魂,热情地歌颂的新时代,讴歌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民族精神。
《京口神韵》为镇江市京口区区委、区政府组织编写的“京口文化丛书”其中一种。书稿经作者组织、编排得较有新意。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共五个章节,分别介绍了历史上六朝、唐宋、明清、近代及今日之京口的发展;下编也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撷取了京口地区的漕运、文化、科技、商埠、古镇展开叙述。作者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颇具趣味性的故事,向我们再现了京口的神韵所在。作为系列作品,书稿对宣传京口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本书通过对清代贵州黔东南地区一个以木材种植与采运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少数民族村寨加池的描述与讨论,揭示了加池寨以房族为核心的村落社会生活样态。通过官私文献的运用,详细探讨房族在自身发展、村落内部、村落之间及区域社会内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对以加池寨为代表的清水江下游地区特色的房族发展模式、样态及房族在地方社会生活中表达方式的关注和探索,不仅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极具地方性特色的宗族个案,也为我们理解和解释清代以来清水江下游区域社会变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和切入点。
鸭池河为乌江流域之一段,地处贵州中部,位于贵阳市清镇市。河水穿山东行,劈出峡谷天险。河上建有东风电站大坝,将河水一分两段,高峡出平湖,紧靠东风电站下面便是鸭池河老街。全书分为红色足迹、光辉岁月、历史传闻、风土人情、特产美食五个篇章,记述了鸭池河深厚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底蕴和淳朴的人文风情,随着岁月的脚步,它已凝聚成艰苦创业的历史丰碑。本书征引材料可靠,条理清晰,叙述严谨,具有较高的地方史价值,亦对中国革命史的宏大叙事具有拾遗补阙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