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江教授的《汉语新虚词》一书初版于2011年。出版十年来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在学术论著中的引用率不断提高,对现实汉语研究的影响持续增加。此书修订版总结了近十年来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保留原有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为更加体现“新”的特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除了对每一类的概述部分进行少量改动和增补,增加了部分参考文献外,本次修订主要反映在“词典”部分,具体包括:增加新词条(含变体),删减已在其他辞书不同程度收录的词条和变体,合并词语和词语变体。
本书在语言类型学理论指导下探讨现代汉语代词及相关形式的指称问题,包括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人称代词及其相关形式,主要取得以下进展:第一,进一步证明汉语的个体一类、属性一指称是相关、交叉的概念,而非上下位概念;进一步证明个体指是汉语中高度发达的范畴,其典型的范畴标记是量词。第二,通过考察指称概念编码程度的跨方言差异,证明汉语各方言的语用优先程度存在差异,与方言的不同类型特征有关;第三,考察实指这一寄生范畴在汉语中的范畴化方式、范畴化程度的差异,及其典型的寄生宿主。
本书是一本案例分析型的实战指导书。笔者从自己已经公开发表的150余篇学术论文中,精心挑选了10篇论文作为例子进行解析,详细地讲解了每一项社会研究是如何从最初的想法、到具体研究问题、再到实际研究方法的运用、最后到论文的撰写以及发表的整个过程。特别是仔细呈现了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的各种思考和当时的想法。每一个例子都围绕“问题哪里来”、“研究如何做”、“论文怎么写”三个基本问题来进行讲解。以“庖丁解牛”的方式,从操作化的角度,结合实际的案例,让读者对从研究开展到论文写作的全过程,都建立直观的、操作性的认
·为什么要看这么多文献?怎么还要总结别人的研究? ·为什么研究题目不是现成的?要从哪里找题目? ·写作让我好头疼,一会儿格式乱了,一会儿忘了保存。一万字什么时候能写完? 作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整理了研究方法与工具教程,并加入自己新的思考和心得,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 本书详解了学术写作的5个核心部分,入门、选题、文献、写作、答辩,以及如何处理与导师的关系。看了本书,你就可以一步步实践,从选题开始,善用合适的方法,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全书分为导论、语音、词汇、词类、名词形态、动词形态、简单结构、复杂结构、信息结构及话语连贯,共9章。作者采用“沉浸式”“诱导式”相结合的田野调查方法,分析了沙德木雅语的若干语法专题。全书以形态句法学、功能—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为理论基础,兼顾了共时描写和历时演变两个层面的诸多因素。该书为木雅语方言研究、汉藏语比较、语言类型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料。
本书由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入手,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构成因素、基本原则;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了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创新;然后分别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听力教学、写作教学、口语教学等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对大学英语教材与师资队伍的构建、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体系构建以及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的建构进行了研究。
《中国近代英语教学与传播研究》一书以近代中国英语教育为出发点,通过历史的视角看英语教育在中国近代的发展,本书着重以中国晚清时期为大背景,从当时英语在中国的传播入手,通过对英语传播的途径和规律进行分析,特别对当时的英语教学进行研究,总结出当时英语传播的局限性,从而对英语近现代的发展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教学模式的概念和课程体系概述、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类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趋势、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基础等。
本书首先对高校英语信息化教学研究背景、信息化时代与高校英语教学的关系以及高校英语教学的优势与挑战做了简要介绍;在阐述了高校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其中包括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慕课教学模式以及动态分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又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让读者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最后对高校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本书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结合ESP课程体系、师资团队、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提出符合我国高校需求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外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