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艘开往马赛的邮轮上还有一个阿拉伯人,名叫法鲁克·拉兹马。离开亚历山大港的第二天,早餐的时候,他朝迈扎特走了过来,一手端着盛吐司的盘子,一手拿着琥珀念珠。他坐下来,扯了扯衬衣袖口,没有任何开场白,就开始讲他怎么从大马士革出发,要回索邦神学院的语言系继续自己的教职。战争爆发,他离开了巴黎,但是马恩河奇迹后,就决定回去了。他有一双灰色的眼睛,略微有点方形的脑袋……
《巴黎记》是诗人于坚对巴黎的朝圣之作。1995年,年过40的诗人第一次飞往巴黎,深夜抵达,他一直以为巴黎是一座璀璨的未来之都,可当黎明唤醒他时,他震惊了。全世界都在追求焕然一新,唯有巴黎岿然不动。这里依然是巴尔扎克的巴黎,雨果的巴黎,波德莱尔的巴黎,这里到处是历史、时间、细节、包浆,这完全是一个旧世界,一个接纳昔日什物、气味的世界故乡。漫步在大街小巷,你感觉高老头随时会从一个漆黑的门洞里出来,贝姨会在某个窗口浇花,你也随时会走进雨果的故居、乔伊斯的故居、马尔克斯落魄时暂住的小旅馆&hell
本书是2013年布克国际奖得主、美国女作家莉迪亚·戴维斯的唯一长篇小说。 本书以一位成年女性的视角,讲述了一对相差12岁的恋人波澜曲折的爱情故事。从记忆中的怦然心动开始,到相互折磨结束,这段关系仅仅维持了一年。为了终结思念,她试图写下他们的故事。她在旋涡中找不到出口,挣扎在回忆和忘却之中。旧日时光潮涌往复,她能做到真正的终结吗?
本书是2013年布克国际奖得主、美国女作家莉迪亚·戴维斯的代表作。 书中描写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生活的旁观者、永远在路上的旅人、迷恋冷风景的?t望员……他们平凡,却是日常生活中的魔法师,他们把每个人都在经历的单调生活过出一种神奇的力量。既有丰富的内心独白,也不乏微妙的幽默讽刺;既有对伟大文学的致敬之作,也有复原梦境的絮语。本书风格独具,表达简洁有力,力求完美再现日常生活中常见却遭忽视的哲思和诗意。
秦虹,服装店老板,一头红发,左手腕有一枚火山文身。替恋人报仇杀了人,自此,从东北一路逃亡到福建。张妍,商场导购员,离过婚,独自带着6岁的女儿生活。因工作关系,与一名仓库管理员相识,交往、同居后,身心备受折磨。侥幸摆脱,却被频繁勒索。机缘巧合下,两人相遇,知晓了彼此的秘密。身处绝路的她们,为了给对方谋一条生路,用尽了自己的力量……
《像素》可以被看作一部由30个看似独立的短篇构成的中篇小说。华沙犹太区孩子的手、希腊移民的舌、布达佩斯检票员的脚踝……这些器官属于一个个普通的欧洲人,他们在近一个世纪的时空里时隐时现,有时以同样的名字上演着全然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分别以身体器官命名,在黑色童话般的语言里,讲述着现代世界里的失落和苦涩。那些或平凡或边缘的人物,正如身体器官一样,彼此关联而不可替代。
杜拉斯作品因其多样性、复杂性、深度和广度而常常被认为晦涩,她本人也因此备受误解甚至质疑。国内资深学者、杜拉斯研究专家户思社对玛格丽特·杜拉斯文字和非文字作品进行全方位解读,为我们还原一个被热爱也被误读的杜拉斯。这是一本关于杜拉斯的研究专著,也是关于法国文学研究的书杜拉斯的生命和写作见证了整个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学的,还有非文学的。她用文学来呼唤自己的信仰和良知。我们在阅读中,体验杜拉斯
照护杀人,一个自相矛盾的词语,一种非同寻常的谋杀。犯罪者并非全受恨意驱使,相反,他们一直肩负着照护的重担。在杀死至爱家人的那一刻,他或她,到底有过怎样的挣扎?如果有一天,我们要承担起照护家人的责任,应该如何面对?当身边人陷入无法言说的照护困境,我们能做些什么?
NHK 特别节目录制组围绕照护杀人案件在日本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案件卷宗案发现场周边走访、与当事人对话以及相关人员的采访,揭示了 11 桩照护杀人案件背后令人心酸的真相。这些案件聚焦于高龄者互相照护的老老照护
本书是关于杜拉斯的学术随笔,作者是我国知名杜拉斯研究者,也是法语学者和译者,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黄荭老师。本书从杜拉斯在中国的译介接受、杜拉斯的写作阶段与母题、杜拉斯的经典化乃至传奇化(包括其通过写作自身建构的部分)、相关书籍及专著的介绍等角度出发对杜拉斯及其文本进行阐释,其中穿插着作者在研究、翻译杜拉斯的过程中发生的奇遇与生活的转变。本书除了关于杜拉斯的论述文章,还收入两篇黄荭、袁筱一和法国杜拉斯研究专家阿梅尔的对谈,以及两篇为发表过的杜拉斯相关的短篇作品。
《诗经的读法》根据台湾交通大学刘龙勋教授的诗经公开课整理而成,本书选取了《诗经》中的重要篇章进行解读,主要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等国风中的重要诗篇。本书知识面涵盖非常广,讲解角度新颖,包括天文、地理、人文、历史、数学等方面,不同于市面上流行的讲解意涵。本书祈求开拓文学经典教学的新领域,让读者具备人文、艺术和伦理的涵养,关怀人类与文化,以孕育新一代的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