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纪实文学《社区那点事儿》通过作者担任社区书记亲身经历,以社会学的视角,运用非虚构纪实叙事的方式,记述了城中村社区的发展变化、社区干部的酸甜苦辣、居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详细描写了社区工作的诸多方面。许多篇章,直击人心,给人以思考。
《社区那点事儿》共分六章,每个章节既相对独立,又串珠成链。作品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情节,具体讲述了普通的社会生活场景,其中不乏道出的世间真情实感,能够引发共情,是一部具有理论性思考意义的文学作品。
擅长研究面相的苏格兰场探长格兰特因摔断腿住院,百无聊赖的他,发现了一桩隐藏四百年的历史悬案:英国金雀花王朝的末代君王理查三世,究竟有没有为了保住王位,而派人杀害据说被囚禁在伦敦塔内的两名小侄儿?探长格兰特是如何抽丝剥茧,接近历史真相,为莎士比亚笔下恶名昭著的理查三世翻案?本书堪称历史推理小说的代表之作。
真相是时间的女儿。一个完全不实的故事渐渐变成了一则传奇,而知道它不是事实的人却袖手旁观,不发一言。
本书的百多篇小品文都是作者在2005年至2016年期间写的专栏文章,十二年来所写的文章当然不止这些,只是许多旧作作者觉得不顺眼删掉了。不过,剩下来的也不是精品,只是自己觉得较好而已。
在澳门生活了几十年,这个小城在长达四百多年的时间里由西洋人统治,社会长期处于小渔村的状态,民风简朴。特区成立后澳门迅速发展,生活在其间,感悟是很深的。不过,一旦用文字组成概念去反映自己的所思所见,又觉得难以捕捉到现实生活中的神韵,只是这些文章终归是自己生活的一点纪录,好丑就让读者去评论吧。
本报告从宏观层面讨论流通创新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探讨的理论与政策问题涉及流通创新的本质、中国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快流通创新等。
这是一套专为本土创作者研发的故事课实训体系。
在长年一线编剧与写作教学的实践中,刘丽朵老师深谙中国故事工业的规则和需求,也了解国内创作者的瓶颈和困惑,旨在通过这本书,以行内人的见解,把新手拉进故事大门,并推至大众消费者的面前。
这套相当硬核的课程将如禅宗般直截心源,疾风骤雨般地把素人一举拉进故事的大门7节主课环环相扣,原创性地提出了适应国人思维的故事创作方案;14项作业围绕主课,犹如细致的针脚,把理论缝合在笔端,只要认真完成,就能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较多创作排律诗的诗人。本书辑录白居易五言排律、七言排律共204首,将这些诗作分别按照创作年代先后进行排序,并对每首诗给以解读,力求揭示诗作的思想情感意蕴及艺术风格特色;以编年的形式直观地展现白居易排律诗创作的发展历程。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段真实的故事,一段关于瘟疫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城市乃至世界的故事。在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伦敦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每隔几年就要爆发一次疾病大流行,每次爆发都会夺走成千上万条生命。医生约翰·斯诺为此做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并证明霍乱存在于水中。在无人相信的情况下,牧师亨利·怀特黑德帮助斯诺将取水饮用的人数与未取水饮用的人数绘制在同一张图上,并将每个街区的死亡人数标记在上。结果发现,越远离水泵,死亡人数越少,原来水泵是污染源头。这
本书是继作者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颜色》之后国内引进出版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从故事内容上来说可以被称作《紫颜色》的续篇。塔希是《紫颜色》中的主人公西丽的儿媳,她和西丽儿子亚当在非洲奥林卡部落青梅竹马成长的故事曾出现在《紫颜色》中耐蒂的信里。本书则讲述了塔希和亚当从非洲回到美国后的生活,塔希在非洲接受了戕害女性身体的传统习俗,从此被伤痛和愤怒伴随一生,即使身处远离非洲的美国依然无法摆脱。在痛苦中塔希逐渐觉悟,意识到女性的身体在历史中常被污名化的真相,最终决定返回非洲,反抗自己作为黑人女性
本书立足李商隐诗歌作品进行注解,按时间顺序编排,分为编年诗与未编年诗两部分,清晰呈现作者的人生轨迹与坎坷仕途,同时深入解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李商隐的诗作以精巧的构思、丰富的意象、含蓄的语言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具有深邃意境与绵邈情思的诗歌世界。书中对每一首诗歌不仅进行逐一注释,还援引历代评论家的精辟见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李商隐作品的内涵,体会晚唐诗人李商隐面临时代波澜与人生遗憾时,流露出的难以宽慰的落寞与感伤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