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通过写景、写内心情感、写生活见闻表达自己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现代诗诗集。该书分为“武陵深处”“揭开武陵朦胧的面纱”“不会忘却的时空之手”“龙抬头”“在时光里隐身”五辑。诗歌语言凝练、干净, 题材选取偏重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段。主要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琐碎、平凡事物的关照, 表达其内心的波澜与情愫。她总能以独特视角捕捉生活中的诗意, 并将其表达得与众不同。诗中充满对人生的思考, 对祖国、对家乡大美山河无限热爱的情感抒发。
本书是继《新诗选2022年第一季》诗歌精选集编选完毕后, 推出的第二本中国当代新诗选集, 精选了将近二百位作者的两百多首当代诗歌, 这些不同年龄段的诗歌作者, 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 也包括著名作家、知名诗人的亮眼诗作, 基本体现了当前诗歌写作的大致形态。当下我国新诗诗坛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原野, 充满了活力, 写诗和读诗的人越来越多, 这是一种文学者为之乐道的现象,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艺术审美的提高, 本书迎合市场需要的同时, 致力于中国新诗理论和创作的研究, 为诗歌写作者和爱好者提供阅读与
本书收录了《立春》《春水谣》《惊蛰》《春分》《清明》等诗歌。
本书收集了作者诗歌和散文诗, 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以及浓郁的黄土地风情, 丰富多样, 别开生面。诗集收集的诗, 触角是多样的, 有乡愁, 有爱情, 有黄土地风情, 但每一篇笔意都是遒劲的, 字里行间很见文字功夫。读这本诗集, 给人一种天马行空的感觉, 亦有一种精神上的独到享受和启迪。仔细品味, 这部诗集中收录的作品看似繁杂, 但脉络主线却十分清晰, 那就是作者对爱情、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 以及对生命本质的认知和敬重。
本书是“老城趣闻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书中集合诸多名家关于老上海的经典文章,主要描写了老上海的风土人情和作者的人生感悟。全书行文流畅,可读性很高,其中不乏陈伯熙、鲁迅、夏丏尊等大家的文章,既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又具有较好的通俗性,展现了中国二三十年代城市的风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的重要著作。
本书是当代著名诗人雷平阳的近作集, 收录其最新创作的诗歌一百余首, 其中包括《夜伐与虚构》等5首长诗。诗集延续了雷平阳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又有新的开拓, 其质地愈加浑厚沉着, 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直觉创造出一个奇幻而又真实的纸上王国。亦真亦幻的迷离氛围, 笼罩着整部诗集, 濡湿的迷雾之下, 史诗感喷薄而出。而雷平阳对于宏大主题的书写, 始终建基于真实可感的细节、转瞬即逝的微妙情感以及出乎意料的沉重一击。虚构与想象的界限在此消隐, 诗歌与现实也由此而混融一体。
本书是著名诗人津渡的最新诗集, 精选其创作的诗作约两百首, 包括新作和以往的代表作。津渡将他的绝大部分笔墨都倾注在了对于自然的发现与再造中, 他写下了大量的关于山居生活的诗篇, 草木鸟兽信手拈来, 诗作生趣盎然、隽永悠长, 仿佛精悍的明人小品, 展现了现代读者难以获得更难以言传的自然世界。同时, 津渡并不是一个肤浅的自然观光客, 他在自然中经历生活, 在麻雀、乌鸦、羊群、蟋蟀身上看到了人的命运, 他的诗歌在轻与重、古典与现代之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平衡。
本书是著名诗人张执浩的最新诗集, 精选诗作两百余首, 是诗人自2017年以来具有总结意义的诗集, 以持续的高质量、稳定的写作彰显出一位当代诗人对于诗歌技艺的苛求和一以贯之的专注。张执浩是深入日常生活的诗人, 他对于平淡琐屑的生活保持着极大的热情, 在对日常事物精确的表达和再创造中, 抵达了深邃悠远的境界, 实践了诗人“目击成诗, 脱口而出”的诗歌理念。
本书内容包括:灵感要看生活的脸色;想象力在疼痛处破茧;包浆是时间的皮肤;书画之功力,就是手听心的话;意境是汉字送给思维的画面;把疼过的疤痕当成酒窝即是修为;最容易丢失的东西是现在;读书可以让自己多活一辈子等。
本书大致可以分为乡土叙事和打工叙事。诗人的笔触从来就不回避故乡, 家乡风物是诗人挖掘不尽的矿藏。《古井》《石磨》《老屋》《墓地》《清明》等诗, 建构了诗人的故乡回忆。地缘上的乡亲、血缘上的亲人, 都在本书有所体现。此外, 诗人还用较大的篇幅写了他的打工生涯, 但不像早期来到珠三角、进入异乡的“打工诗人”那样, 喜欢为异乡的“兄弟姐妹们”写作, 既为个体抒情, 又为“打工人”这一群体发声, 袁叙田更喜欢以己之墨, 践行着“我手写我心”这一创作理念, 写自己的梦想, 写出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