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黔东南地区一个苗族村落为研究对象,聚焦乡村产业化转型发展特点,洞察农业生产活动变迁,尤其近几年来政府主导的经济作物产业种植在当地推行的表现形式,结合民族地区历史、自然、经济、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深入挖掘与阐释,分析小农生产向农业产业化生产过渡与并存背景下的土地利用与社会关系变迁始末,是对中国乡村现代性的一种积极探索,也是对我国现阶段及过去一段时期内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的反观与回应。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一方面,中华文化由多民族传统共同构成;另一方面,这种多元文化又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向现代转型。如何在民族传统与国家力量之间互动,是民间文化精英面临的重要问题。本书以歌师唐德海及其传承人为研究对象,依托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视角,描述和解读唐德海及其传承人传承赓续的民间文学,探寻歌师所呈现的个体与群体、歌唱与文本、经济与政治、文化与历史等维度的互动。
本书趣读魏晋历史,以简明的笔法勾勒出魏晋时期的历史脉络。魏晋时代,是一个奋进与沉沦相互交织、理想与幻灭轮回交替的历史时期。一方面,这段时期战乱不休,先是三国鼎立,之后三分归晋,接着晋朝发生八王之乱,北方出现十六国,南方建立东晋王朝。在烽火连天的乱世里,无数英雄各领风骚数十年;另一方面,世族门阀在政坛占据主导的地位,他们生活奢侈腐化,严重挤压了寒门庶族的生存空间,堵塞了普通百姓的上升渠道,却也带起一股玄学清谈之风,一时名士辈出,造就了洒脱通达、高扬自我的魏晋风度。本书与即将出版的《先秦往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林汉达的通俗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漫画版,专为7-14岁孩子研发绘制,语言极尽口语化,内容充满趣味性,150个文史知识拓展关联历史漫画,每篇文末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帮助孩子搭建文史知识网,轻轻松松了解中国历史!
晚清时期,在外患内忧的刺激下,购买洋枪洋炮与铁甲舰船装备军队、引进西洋设备与物料仿造军械,成为军事自强运动的首轮风潮,对中国近代军事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武器及设备物料单向进口为主要内容的华洋军品贸易,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牵涉国家之多,在中国历代军事史上是罕见的。由于军品贸易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加之资料的散见与缺失,目前学术界研究还很不充分。有鉴于此,本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分为十章,分别论述了外患频仍引发清廷对武器的反思、内部危机促使清廷实施军品贸易、洋务思想对军品贸易的积极推动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中日两国的交流前所未有地频繁,竞争和冲突也前所未有地激烈,形成了充满张力的文化场域。本书从中日文人交往的角度,考察作为“文化中国”的中国形象在这一场域中如何被书写、如何越境、如何被建构与重构,由此发掘出文化圈大传统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与转化。“文化中国”形象的越境书写和传播,既展现了两国文人对各自国家所面对的独特问题的思考,也体现出他们超越民族国家界限和一国中心观,在区域文化共同体的大视野中对东亚文化传统之现代转型这一共同问题的探索,既揭示出东亚文化在面对西方文
本书利用地图作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载体,通过地图搭载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当代发展等内容,同时在纸质图书基础上开发可视听化的电子读物,达成融合传播效果,帮助广大海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的世界遗产已达55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中位居第一位。中国的世界遗产,集中展现了中国美丽的自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本分册《中国的世界遗产》用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呈现这些世界遗产的独特魅力。
中国文化英语表述研究主要表现在翻译。写作和口头交际上。本研究以中国典籍英译为切入点,主要内容包括:(1)文化表述理论研究,由三个部分组成,国际通用英语理论研究作为中国文化英语表述的理据;语料库搭配研究、扩展意义单位分析、以及局部语法研究作为在文本中进行表述分析的学术思想和技术工作路径框架;释义理论研究为文化表述研究的意义解释提供理论基础。(2)案例分析。中国文化英语表述分析聚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典籍的解读与翻译上,主要以《道德经》和《论语》为主要分析支点,重点分析文本的意义构建与英译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