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童年时代的回忆录,也可视为一部成长小说。它通过孩子的视角,描述了儿时的记忆中成长的敏感与尴尬,以及关于爱心的寻觅与思考,细腻地表达了孩子对大自然和人间冷暖的感知和感悟。最终,一切都随着成长化为澄明豁达的诗意,和坚韧的人生信念。追溯往事,是对命运的考查,也是对童心的缅怀。本书故事和文字朴素真挚,既有催人泪下之处,又有让人欣慰笃定、温馨脉脉之情。这些饱含乡愁的心灵珍藏,带有一代又一代人童年和少年成长时期的许多信息,颇具有启迪意味。
本书是中短篇小说集,或描乡村变迁,或摹市井百态,或绘人情世故,展现了形象而生动的百姓日常生活。《老道》讲述一个外号叫“老道”的都市打工者,因为藏有一本古书而经历的奇特故事;《陈村纪事》讲述抗战时期发生在陈村的一段军民抗击敌人的故事;《挂在老槐树上的故事》讲述最近发生在一个乡村老槐树下的农家故事,反映了乡亲之间相互帮助的亲情;《紫石街》讲述三家邻居两代人经历的生活变化,表现了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奋斗故事。
本书内容包括:残雪、山坡羊·偶感、点绛唇·腊月家里大扫除、叹孙髯翁、突然间、走过鸟叫、写作者的桌面、如梦令·2018年小年、点绛唇·2019年正月初二、树与苔藓、久违了,太阳等。
江夏梁子湖是音乐家李怀恩的故乡,他幼年丧母,父亲背井离乡,将他寄养在异乡外婆家度过童年。李怀恩大学毕业后的打工生涯孤独而彷徨,他立志要成名,奋不顾身闯荡上海,终于跻身名流。他与法国名媛钢琴家安德莉娅一见钟情。他在欧洲巡演舞台上奠定了世界著名音乐家的地位,之后安德莉娅回来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知天命之年荣归故里,他仰望星空,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本书是“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的一本,共收录25个与杭州有关的民间故事,其范围涉及人物、特产、名胜、古迹,在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基础上推陈出新,用新颖的角度、风趣的语言、现代的眼光全新演绎古老的传说,让杭州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呈现出不同的风采。书中既有白娘子、梁祝、大禹、济公、观音地藏等神话故事,又有刘伯温、昭明太子、严子陵、西施等历史人物的传说故事,还有吴山酥油饼、杭州葱包桧、径山茶和湘湖龙井、蜜山泉等物的故事,更有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钱缪治理钱江潮、朱喜在瀛山书院开池置船、康熙为
本书用图画的形式, 以真实故事为脚本, 讲述了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之间的温暖故事, 其中有自由自在、亲近人类的流浪猫, 有悉心陪伴老人的宠物猫, 还有受到伤害却依然相信人类的被救助动物; 它们是在城市中顽强求生的奇妙生灵, 是人类的伴侣宠物, 更是难得的治愈帮手; 它们彼此相亲相爱、共渡难关; 它们与人类守望相助、相互慰藉, 它们用自己的单纯、美好、善良为人类提供精神上的抚慰, 帮助读者暂时忘却生活中的不快, 生活得更加幸福。
本书以鲁迅在北京城(1912年至1926年)的交游为研究对象,对鲁迅在这一时空的交游做了系统研究。鲁迅研究已然是一门显学,但因为时代造成的学术思路的局限性,一些重要的命题依然缺少扎实的成果。本书从空间的角度切入鲁迅研究,论述了北京空间的政治性和社会性对鲁迅思想和创作的影响,通过爬梳史料,展现出鲁迅在北京与不同个体或群体的交游,并将各种交游相互关联起来,形成网络结构,以期产生对鲁迅的文学与思想的新认识。
胶东半岛风物及自然观察类散文。分两部分:食部分与山海部分。
食部分主要描述作者在生活中做过、吃过的食物,大致为面食、海食、杂食、花食、果食、蔬食等几大类,结合季节、阅历以及感悟,用细致、温情而幽默的笔触,呈现一个常住半岛的普通人生。
山海部分主要是作者在威海的自然观察。一个人带着对自然的热爱,四处行走,爬山、寻花、看海,在长年观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美学观点、自然理念。大致分为山与植物观察、海滨观察、思考与理念等几部分。
本书对半岛风物与自然的介绍
本书作者多纳尔·瑞安是爱尔兰当代优秀小说家,爱尔兰图书奖、欧盟文学奖得主。长篇小说。小说有三个主人公:法鲁克,对他而言家庭就是一切。他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免受战火和仇恨的蹂躏,最终他失去了家园,在大洋的另一端避难;兰佩,心烦意乱的男人,他在爱尔兰的小镇生活太得太久了;约翰,拥有极强的控制欲,但弟弟的幽灵和父亲的痛苦使他一生都黯然失色,他的生命正在走向终点。三人的命运逐渐交织在了一起,谱写出一个悲伤而感人的故事。《来自静谧的浅海》是瑞安迄今为止最大胆的一部长篇小说。三个主人公各自
文化随笔。本书是《文汇报》编辑陆灏继《不愧三餐》颇受好评之后,时隔四年再度推出的文集。作者坦承自己看书就像“卖花担上看桃李”,未必寻得源头,难免转贩之讥,所以“干脆先认了”,将书名定为《担头看花》。 这是一本新书。书中《诗人卞之琳》为多年前旧作,《方重的一本旧藏》系旧文扩充改写而成,其余均为近三四年所写的札记,虽长短不一,却始终以读书为核心,视野广阔,兼采中西。有趣闻,有史事,有藏品,搜罗抉剔之间,作者以他的个人趣味发掘文化八卦,分享给同有此癖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