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文艺及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特殊机构,延安文化社团经历了抗战全面爆发前后的兴起、战略相持阶段的兴盛、战略反攻阶段及战后的转变三个时期。各文化社团以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为目标,明确以大众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形成以实现认同感为基础的政治共识,确立以文艺为载体的路径形态,彰显出以革命为主题的时代特色,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牢固建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书从君主支配、道学的政治理论与实践两个议题入手,探析宋王朝形态的特点。上篇先从史料中提炼了“枢机”与“委托”两种中国古代君主支配的基本模式,进而用“双重委托”概念为南宋晚期政治史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下篇将道学政治理论分为“明明德”“新民”两截,分别探讨其对南宋政治实践的影响。前者从理论上的要求变为君道的现实,配合了君主支配;后者以“絜矩之道”为核心,推动了道学家持续不断的省赋恤民行动,改变了南宋军事财政的形态。本书希望摆脱将古代王朝视为粗放版现代国家的成见,从历史的逻辑把握宋王朝的形态。
作者在充分掌握汉唐史籍中的歌谣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汉唐歌谣所反映的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及其传播、作用进行了专题式研究。认为汉唐时期广泛存在的歌谣风议是民众和一部分官僚士人对现实政治和生活的批评和意见,是普通民众参与社会政治的一种特殊手段。汉唐统治者意识到歌谣风议的下情上达作用,经常根据歌谣风议对地方官进行监督甚至黜置,有的统治者也会根据歌谣风议调整统治措施和统治方法。汉唐统治者对歌谣风议的采纳和有效回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唐社会治理的水平。
本书结合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构建了一个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中国环境经济研究框架,旨在探讨劳动力再配置与环境政策的互动关系,并对就业创业政策与环境规制政策的协同运用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例如,环境规制政策发挥减排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是激励创业活动和促进劳动力跨行业流动,促使整个经济的结构向更环保的方向转型。通过福利损失函数的推导和福利效应模拟,我们还发现了在政策组合方面的一些有益启示。例如,在保持环保税基础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实施就业促进政
作为一部深入探讨如何构建和谐宜居老年人社区生活圈的学术著作,本书旨在推动老年人社区生活圈的建设,提升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共筑健康活力的银发时代。本书基于生活圈理论和协同理论,结合实证研究,构建了老年人社区生活圈的内容框架,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协同营造策略。书中详细分析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与行为特征,涵盖社区服务、空间环境、社会参与等多个维度。
本书适合城市规划、社区管理、养老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和政策制定者阅读,也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辅助材料使用。<
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在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创造高品质生活。本书首先界定了老龄化社会高品质生活的内涵,分析了目前上海市在此方面的成效,并探讨了这一议题的必要性。在这一部分,本书具体讨论了国际上对积极、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共识,分析了影响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并深入研究了老龄化社会高品质生活的特殊性及其基本含义。其次,本书通过对上海市的案例研究,使用大数据分析和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了老年医疗服务的改善、老年社会参与比率、社区适老化改造的效果,以及养老服务政策的完备程度等因素,
本书在生育政策变迁和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较为全面地探讨了照料孙代型随迁中老年父母的群体样貌、迁居概况、身心健康、社会参与、双向代际支持、孙代照料观念、照料体验和照料意愿、留居养老意愿、家庭代际关系及随迁生活主观幸福感等议题,为人们认识该群体的生活样态等提供了知识增量。本书不仅关注随迁给中老年父母的晚年生活带来的阶段性阵痛,也展示了随迁对于家庭整体发展、家庭代际团结及个人养老选择等方面的正向影响,还为增进该群体的生活福祉提供了政策启示。
本书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升华理论,从阐释社会公德治理、社会公德大数据、运行机制的核心内涵入手,对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治理转向、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公德治理运行机制的个案分析及其理论建构、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公德治理运行机制建构中的问题防范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探讨。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的引领下,探究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怡理社会公共领域道德失范问题的运作机理,对于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性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本书是根据《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的精神,由本领域研究人员联合编写而成。 本书从学术视角客观反映和理性解读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部署、进展和成效。同时,根据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舆情分析,反映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社会认同和期待,主张把依法反腐进行到底。全书共分四篇,对反腐败行动与方略、反腐败重点事件与重点领域、反腐论道、反腐舆情追踪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重点总结了2020年全年反腐的新情况和新进展。 本书可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