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芝鸿曾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多次参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文件起草工作。本书是由他在担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期间的宣讲报告以及阐释六中全会精髓要义的重要文章组成,既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又蕴含着他对决议精神独到的思考,是一本深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参考读物。特别是其简明扼要概括决议精髓数字化的表达,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高度概括、生动解读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党中央全会精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强大且非凡的社会号召力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优势和制胜法宝。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合理借鉴政党与社会关系的一般理论,在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深入剖析了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的基本内涵、内在构成和影响因素,系统解析了新时代提升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的战略意义、理论基础、历史借鉴以及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本书精选了作者多年来作为党务工作者的优秀理论随笔作品50余篇,共分五章:感情深厚,厚爱无言;热情豪迈,迈越时光;激情洋溢,溢于音外;豪情满怀,怀质抱真;痴情一片,片片真意。收入了《做心怀“五情”的好干部》《坚守初心使命 书写新时代的新荣光》等作品近50篇,作品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语言真诚流畅,展现了党务工作岗位上的新青年在新时代踏实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作序推荐,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蒋子龙题写书名。
本书以产业工人为研究对象,考察产业工人队伍的发展与变化,分析新的历史条件下产业工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创新创造、就业质量、城市融入等问题进行学理化研究,对成都、青岛、宁波等地区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践进行梳理总结。
本书内容涵盖了临床常见口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口腔颌面部的组织学和临床检查方法、口腔颌面部的损伤和炎症、口腔黏膜病、唇舌疾病、牙体疾病、牙髓病等,以及儿童口腔疾病和口腔正畸与修复技术。
本书以法团主义为理论视角,以1945年至1949年间武汉和杭州的工会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国共内战时期城市工会利益组织化的形成机制及社会整合功能。城市工会的利益组织化方式符合法团主义要求的体制内的纵向建构,但这种纵向建构模式并非固定化和制度化,由此引发工会组织在重建与整改过程中大量的权责边界纠纷与利益纷争。战后的城市工会未能建立起利益代表的层级秩序,以致其也并不具备充分的组织凝聚力和组织权威。战后国民政府建立的工会体系并不是为了创造一个法团主义模式的社会组织体系,而是为了维护其统治的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本书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展现中华文化,发挥中国叙事,传播中国话语,让世界认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助力。
本书围绕世界政治与国际和平的主题,聚焦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形势与合作,收集了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维和警察培训中心维和学研究生授课的部分国内专家的研究文章,内容主要涵盖国际发展合作及比较研究、全球治理、联合国制度、维和行动研究等。
《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思》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和内涵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共同富裕三个部分,对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做了较为深入的解读,对共同富裕的保障机制、理论追求、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研究》一书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制度创新的进程、成就、经验为研究主线,从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成逻辑;从新时代的历史任务出发,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角度,从制度理论层面分析和概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基本思路;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分析和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拓展;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创新成就,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内在机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