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是认知篇,讲的是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驱动下,一个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一个你我高度关联的微粒社会已经形成。第三部分是实践篇,引用了大量来自阿里巴巴的企业公益案例,基于利益相关者框架,分析了企业通过公益的形式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协同利益相关者、社会利益相关者服务的路径与方法等。第四部分是方法篇,围绕着“公益心态、商业手法、技术力量”的公益逻辑,详细分析了公益文化、商业能力和技术力量三大要素如何对企业公益发挥作用等。
由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和江西财经大学共同主办,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社会救助分会、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江西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协办第七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于2021年11月在南昌以“线下+线上”方式举行。此次研讨会以“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为主题,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从社会救助与共同富裕、大数据与社会救助、医疗救助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助、社会救助实践探索、社会救助理论创新、低保与低收入救助、特殊群体社会救助等方面研究探讨“十四五”乃
“中国梦”引领下当代青年弘扬沂蒙精神研究:本书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沂蒙精神与中国梦的实现”(13CGMJ24)结题成果。本书围绕如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一辉煌目标,重点考察了弘扬沂蒙精神和当代青年成长成才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分析与两者相关的学界研究成果,探究了沂蒙精神在不同发展时期与青年群体的密切关系,特别是青年群体在弘扬沂蒙精神过程中凸显出的重要价值和作出的巨大贡献,进而在此基础上,考察探索了新时代社会发展中,弘扬沂蒙精神助力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有效路径,为沂蒙精神的时代传
本书从社情民意调查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谈起,对社情民意研究进行了概述,主要介绍了社情民意数据收集与分析、社情民意信息撰写规范等基本内容,并基于实际部门的工作分析了社情民意的具体应用,指出了社情民意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设原则、路径和未来趋势,并分析了当社情民意上升为舆情后的政府应急管理,明确了社情民意在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中发挥的作用,最后阐述了社情民意作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纽带的重要地位。
本书从分析资本逻辑支配下的青年精神生产与消费、全球化背景下的异质文化与意识形态冲击、青年亚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干扰、道德教育与实践的脱节对青年道德生活的影响等,特别关注青年群体中存在的对公共利益和道德quanwei(检索不能通过,系统要求改成知名)的无视、道德的意义危机与理想信念动摇、青年亚文化与各社会思潮的盛行等现象。针对当前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加强青年道德教育,走出道德建设的困境。从我国青年道德教育的现实问题出发,总结党的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在
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主流媒体的劳模报道是一种具体的榜样教育实践。本书以新时代《人民日报》劳模报道为分析样本,以榜样教育理论为分析框架,融入多学科相关理论,从劳模报道的榜样塑造、榜样承载的教育内容、榜样传播途径、榜样教育环体与客体等维度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有效经验、揭示现实难题、提出优化对策,为新时代研究和开展榜样教育和劳模报道提供了理论资源和可行思路。
本书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研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本质的时代追问。本书以新时代为背景,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什么?对人和社会发展具有什么作用”为首要基本理论问题,围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论、主客体关系论、价值论、课程论、战略论、战术论、及其规律论等所展开的几个维度,通过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意义价值透视,力图探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旨在揭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变”与“不变”的规律。
本书以中共中央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出推动建设“民族相互嵌入型社区”为政策支撑,以国内外民族社区建设理论的研究实践与最新发展为基础,以青海省部分民族社区为调研对象,从数个维度出发开展实证研究,以判断青海省民族社区“相互嵌入”程度、分析影响“相互嵌入”的因素,探寻如何建设互嵌式社区的路径,对于民族和谐与民族关系稳定、国家发展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征程中,我国将始终面对人口持续老龄化和由此导致的养老难题的困扰。相对于城市,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更加严峻,养老问题更加突出。研究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必须考虑一个重大的行动背景,那就是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给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带来重大机遇和内生动力,必将使我国的农村养老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研究农村养老保障及其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是本书研究的着眼点。在全面审视我国农村养老现状
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Practice,EBP)在社会工作、教育、经济、管理等学科和领域均发挥着重要影响。在欧美西方国家循证社会工作也已经成为显学和主流的实践范式。目前国内循证社会工作仍处于理念推广和探索阶段。然而现实中仍有许多学者或实务工作者对循证实践的定义和使用不清楚,甚至一些教育者和研究人员错误的理解和开展了所谓的循证实践。这本书为国内第一本全面聚焦循证社会工作实务的书籍。本书介绍了循证实践的核心思想和实务步骤,通过案例展现了一线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