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程妮娜教授的论文集,择取作者40余年学术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20篇论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思想、东亚封贡体制、东北民族史、辽金政治史、《金史》编纂等诸多领域,展示了作者在辽金史、东北史、边疆史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贡献。
本书立足于推动高校思政课创新性发展的现实诉求,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视域出发,详细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时代价值,并通过对现实境遇的分析,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遵循的主要思路和核心要义进行了思考。在此基础上,尝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以文化人与以文育人”“以德治国与中国之治”“和谐社会发展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案例的探索,最终凝练出将中华优
本书立足中国文化遗产特性和中国传统的审美崇尚与价值取向,紧扣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客观审视划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思想与实践发展演变历程;对当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作出与学界完全不同的学术思考与认知;创新性研究提出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理念;重构当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原则;全面系统地厘定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目的、任务及路径选择,并进一步阐释论证了新时代保护发展文化遗产肩负的历史使命与职责担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在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的道路上须臾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理念。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和丰厚滋养,迫切需要在青少年“成人”的过程中根植于心。本书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青少年茁壮成长这一核心问题,以较厚重的文化功底,并佐以较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从精神层面、政治与制度层面、教育与学术层面,较系统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成人”中的巨大价值和意义;并以开阔的文化视野,对中外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文明发展
本书立足于“奇”“妙”二字,收录六十四篇文章,分为先秦奇文、秦汉奇文、三国两晋南北朝奇文、隋唐五代奇文、宋元奇文、明清奇文六章。
本书是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基地重大项目“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SC17EZD050)的成果图书。本书主要对互联网时代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中国梦”视野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目标,提出互联网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与方法;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价值、传播内容、传播策略、传播主体、面临的机遇
本书从森林系统尺度出发,研究元阳梯田景观格局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建立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出适应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TM影像、无人机遥感技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元阳梯田核心区域的景观格局演变进行分析,采用实地采样等方法研究森林土壤特征、固碳能力;采用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当量因子法等价值评价方法, 构建评价模型对元阳梯田稻田系统和森林系统的经济(初级产品提供)、生态(气体调节、气侯调节、水调节、环境净化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社会(景观旅游)等价值。最后提出
本书是首部对北京历史文化的本质属性做系统、深入、全面纵向剖析的著作, 也是首部对北京历史文化的特异性做大视角横向比较的著作。具有悠久、持续、递进、多元、一统发展特性的北京历史文化, 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 是高踞于人类城市文明之巅的“人类文明圣殿”。它孕育了远古人类、现代黄种人、新石器文化和华夏文明的地方, 堪称“中华摇篮”; 它更是世界上一座从上古时代走来并且始终永葆大都市地位的城市, 堪称“天下城”; 它同时是不折不扣的“东方都”, 在它红墙绿瓦的深处, 蕴积着极为丰厚也极其深刻
本书分概述、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信仰、文学艺术等五个方面,图文并茂,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了“六朝”时期临海郡的风貌。并以的视角为历代“六朝”临海郡研究填补了空白,将为一步研究“六朝”时期临海郡起到积极的作用。图书特点:与市面同类书相比,该书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图文结合,方便读者更容易了解相关历史。
本书是“中央苏区红色村落变迁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以口述资料、地方史料及档案史料为主要依托, 通过田野调查、历史文献研究, 结合口述史访谈, 对永定金砂上金村、永定高陂西陂村两个典型红色村落的历史进行梳理与分析, 探讨两个村落在革命战争年代支援革命战争、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工农联盟的重大意义, 阐述这两个村落在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经历的辉煌、挑战与机遇, 提出保护利用好红色村落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