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通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对于中国人来说,“西方”是一个历史概念。随着交通的逐渐发达,随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的不断扩大,中国人所说之“西方”也是不断延伸、不断变化的。 本书所讨论的,是历史上中国人对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的想象、探索和认知的过程,是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过程。这也就是中国人的世界眼光,中国人的世界观。
这是一本世界史相关主题的书,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在这本书里,作者将从古至今的人类社会分为觅食者社会、农业社会和化石燃料社会,并分别讲解为了生存、繁衍以及群体的持续繁荣,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人类各有怎样的价值观,并论述这些价值观与当下社会的价值观有哪些差异。作者认为,价值观的差异与生活其中的人们获取能量的方式密切相关,也即“先填饱肚子,再发展精神”。这本书结合了考古学、生物学、地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将物质力量如何影响人类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一宏大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论述。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
这本书是世界史图书,作者主要审视了战争在几万年的历史跨度中,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作者认为,战争是人类最大的梦魇,带来了杀戮和血腥,而从长期视角看,族群的斗争促使群体的合并,逐渐塑造为更大的国家,相对而言,促使战争更少,人类变得更安全、更富庶。这本书涵盖了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地理学、进化生物学,以及科技和军事知识,讲述了令人毛骨悚然却又引人入胜的战争故事,历数从海盗到机器人诞生的15000年的争斗和暴力,从原始社会到古代文明,再到现代国家。这本书对15000年人类战争史的研究更表明,接
中美贸易战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在贸易战期间,中国消费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是复杂而敏感的。这反应在他们的情绪上,决定着他们的个体行为,也影响着整个社会投资或消费的增减。本书主要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投资者情绪(行为)以及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以及中国政府是否能够通过主流媒体释放的信息稳定投资者对实体经济的预期,即国家的媒体基调和宣传策略分别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个体以及机构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本书的第二章分析中国贸易摩擦事件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讨论了投资者
本书稿是对《前进报》和《工人之路报》两份报纸的资料整理与分类。 第一,《前进报》(Вперед)是1925年12月18日至1926年5月28日,在苏联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纸。主办者为旅俄华侨协会筹备委员会,读者也为19世纪末始移居俄国的华侨或赴俄华工。 本部分书稿的主要内容:主编者撰写“导论”:1、介绍该刊出版经过及其影响。2、就《前进报》和同时期的中国、苏联、世界的重大问题做出评议。3、评介20世纪20-40年代苏联的中文报纸与刊物出版发行情况。 第二,《工人之路报》诞生于中共一大召开之后,先后
本书聚焦于维多利亚晚期自然主义在英国传播的文学史实,以法国自然主义作家作品在英国传播的批评论争及其互动机制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发生学、传播学、接受美学等理论,在探讨自然主义“世界性”的基础上,系统地对自然主义在英国传播的历程经脉、形态特征、阻遏缘由、效应意义、历史演进进行了多维考察和深入探究,勾勒出自然主义在英国传播的立体景象。本书对系统地认知和把握维多利亚晚期自然主义在英国传播的历程经脉、形态特征、效应意义及其文学史书写等可以提供有益的参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战争、瘟疫、叛乱、宗教和王朝冲突改变了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以及它们的结构,而古代欧洲的许多社会、知识和政治基础也奠定了Régime。人民群众遭受了战争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但有限和专制的政府和各种社会团体都加强了自己的力量。在这本书中,作者讨论了权力的转移和对西北欧海洋航线的指挥,哈布斯堡政权在西班牙和德国的失败,以及他们在波西米亚的权力重建。评估了17世纪50年代法国战胜西班牙的内部代价及其国际地位。更大的直接利益是由较小的国家获得的,荷兰和瑞典,尽管有内战,还有英国。特别注意对专制主义的态度和科
本卷是《话说世界》第17卷。记录了二战是人类的浩劫,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几乎全 世界的国家都参与其中。 附:《话说世界》全套书20卷,每卷约25万字,并配450幅左右精美图片,时间跨度从史前至2017年(出书前截止)的世界历史。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史、艺术、宗教、科学、社会日常生活等。详实充沛地介绍世界历史的方方面面,全景展示世界历史的曲折发展轨迹,并以丰富精美的图片再现历史现场。 全套书以历史史实为准绳,客观中性地用故事来叙述历史,以史家通识为依据。
斯巴达人的形象已经不可磨灭地融入了公众的意识:长发披肩、肌肉发达、身披红袍的战士,手持印有希腊字母"λ"、闪闪发亮的青铜盾牌,以自由平等的身份列队而站。然而,这种以耐力、平等和武力著称的迷人形象所反映的并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关于失落世界的神话。这个神话自斯巴达全盛时期便萦绕其身,后来一直被斯巴达人努力维护。评论家对这个独特社会的态度通常是或钦佩或谴责,安德鲁·J.贝利斯深入研究了现有资料,致力于揭示斯巴达故事背后的真相与矛盾:虽然斯巴达战士以"平等者"自居,但他们的平等却依赖于对原
1517年被广泛视为欧洲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年,这本书的重点是从全球史的角度呈现1517年的世界面貌:1517年及其前后发生了什么?各级统治者、贵族与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如何?当时的人们抱有怎样的世界观,如何理解自己看到的和不理解的事物?以及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后果,某些事件何以成为影响深远的决定性时刻?从拉丁欧洲到陌生的俄罗斯,从问题重重的教廷到如日中天地跨三洲的奥斯曼帝国,从阿拉伯海岸、马六甲到大明王朝,从西班牙到中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作者展现了1517年世界的权力格局、货物与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