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中央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宋修见教授主笔,是毛泽东经典著作研读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本书共六个部分,首先以论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写作背景、版本源流及其经典地位为开篇,带领读者直接回到此文写作的历史现场,阐明此文出现重要意义。其后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91 年精注稿文本为纲,并不严格依循原文行文顺序研读,而是将其主要内容划分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文艺的导向性问题文本之外的再研读和结语五个部分,将其主要观点归纳提炼为小标题形式加以阐释。
科学社会主义无论是作为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还是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即作为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路径的科学理论,都不是马克思恩格斯通过仅仅研究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而创建的理论。本书打破了仅仅从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的维度来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的传统研究模式,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三大批判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回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深刻意涵,在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的同时,能够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
本书将先后分批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逐段进行义释和解读。衷心希望本套丛书可以帮助读者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功底,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在扎实彻底的理论基础之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更奋发的姿态,回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 本书主要是对《哥达纲领批判》逐段进行义释和解读。让我们回归文本语
本书通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主体性、艺术性的本质规定性及支撑这些本质规定性的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科学主义、革命话语、阶级观念、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艺术人学、现实主义八大关键性范畴的梳理与论述,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生和确立的过程、内容和结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及历史阐释。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在报告中毛泽东回顾了党的历史进程,指出了党内存在的不良学风,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提出了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化学习和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等改造学习的举措,对于提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产生了积极作用。本书以《改造我们的学习》原文为纲,从写作背景、版本考据、主要内容、启示意义四个方面对该文进行研读,书稿逻辑清晰,史料丰富,能够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文献。
辩证法在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理论危机?马克思如何实现对以往辩证法的理论变革将辩证法从危机中拯救出来?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是什么?马克思辩证法与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结合点在哪里?围绕这一系列问题,本书主张“回到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基于对辩证法的“三次历险”以及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路径、内涵和意义的考察,本书提出了“辩证法就是历史观” 的观点,对哲学史上长期存在的对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的两种外在性的割裂理解进行了深入反思。立足于马克思的实践观点,马克思“改造辩证法”的理论成果体现为一种作为“社会历
本书紧紧围绕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这一主线,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形成、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与资本主义的“三大批判”、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理论回响与意义四个方面出发,采用文本解读与理论分析相结合、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研究方法,较为详细地梳理了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与异化、物化等概念的区别,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商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基本内涵与形成过程,较为细致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物支配人”的神
本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不平等升级的历史演进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不平等的变化进行纵向历史比较和横向区域国别比较,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扩大的趋势与影响。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不平等升级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等深层原因的把握,在对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形成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欧美理论界多种平等观的本质及欧美国家应对不平等升级的政策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有益启示。
本书以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为总问题背景,以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主轴,遵循《资本论》三卷通行本及其相关“手稿”的叙事逻辑,具体深入地探讨资本批判与人类解放这一重大主题。全书围绕并紧扣《资本论》,从对资本逻辑的自否性及其导致的危机之讨论,转入对人类如何意识到自身解放条件,并从而成为社会的真正主体之讨论;通过对“剥削”“无产阶级”等重点问题进行创新性理解,对现代西方左翼“重新界定革命主体”“去阶级化”等难点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论证了资本的特殊运动规律孕育着资本扬弃自身的解放意蕴,后者具有思想的普
本教材本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体系、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特别突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原创性贡献和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历史地位,对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高校师生以及社会大众认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