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会话分析、互动语言学、浮现语法等当代前沿语言理论深入探讨了汉语口语语法领域的诸多重要议题。全书理论思辨与个案分析并重,视野开阔,见解独到,论证精辟,创见迭出,贯穿新意:首先,该书首次提出“词汇语义学的浮现观”理论,从根本上阐明了语义的浮现本质;其次,以丰富案例有力地证明了多模态资源(譬如词汇、语法、韵律和身态手势等)在言语情态表达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再次,以互动交际框架审视语言形式,深刻揭示了言语行为与社会因素的互动以及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共变关系;最后,采取跨语言的视角,极大地开
本书以现代汉语“V着V”及相关结构为研究对象,坚持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v着V”结构及相关结构进行描写和比较,同时结合功能语法与认知语法的理论与方法,对动词作状语的原因进行详细而系统的分析和解释。
本教材紧扣以“四新”建 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 理念,由身处各高校“实用 写作”课程教学一线的编者 基于实际教学的需求,结合 当前学界的最新成果与日常 授课累积的经验编写而成, 不仅提供实用写作理论知识 ,还着力培养学生职业写作 素养,更致力拓展学生的说 理写作思维。 编者针对大学生群体的 需求,精选最具实用性的文 体为教材内容,如公文写作 、职场文书写作、申论写作 、经济文书写作、新闻写作 、科普文写作等,充分满足 大学生今后在就业、工作、
本书是历代中国散文总集。由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古文观止》选材上起《左传》、《国语》, 下止于刘伯温、归有光, 全面地反映了从周至明数千年的文体变迁, 所选之文多为千古名作, 能于“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但同时也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册中, 得其上品, 一览而收全功。其内容则涉及历史、哲学、文学、政治、宗教、艺术……几乎可以说是一部小型规模的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古文观止》自问世以来, 广受好评, 堪称初学文言文的必读课本。
本书收入64篇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并对这些案例所折射出的思想和文化内容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全书共8章,涵盖跨文化的价值观与文化模式、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适应性交际、人际交往、心理与态度、跨文化的国际中文教学、跨文化的国际中文教学管理8大主题。
全书共计7章,从句法、韵律以及具身动作三个维度系统阐述汉语口语话轮转换系统的整体运作机理。该书富有诸多创见:其一,首次从与话轮构建单位(TCU)相关的语言单位及投射话轮结束的语言线索角度全面考察汉语口语,扩展了互动语言学跨语言类型研究;其二,将身体视觉资源纳入考量,系统考察它们在汉语话轮组织中的作用,丰富了语言种类,弥补了以往该领域以英语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不足;其三,揭示汉语口语诸多迥异于英语的多模态互动个性特征,如语序及句末小品词对话轮完成的影响、汉语语调结构与TCU不存在一对一的对应
本书从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应用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出发点,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研读母语经典及代表性优秀作品,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宽学生观察世界的视野,把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阅读、表达能力、文化素养等有机统一起来,探索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
本书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B1官话之-》(2012) 对东北官话方言分区的划分,选择了18个方言点作为调查对象,以描写东北官话语法的共性特征与差异之处。本书研究对象主要是东北官话语法中较为显赫的范畴和特殊的语法现象,对其进行描写与分析,并从句法、语法、语用、认知、语法化及语言共性与差异方面进行研究。总体来说,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东北官话的词法问题和句法问题词法问题。词法问题包括构词法和构形法问题,我们考虑汉语自身的特点以及东北官话语法现象的特点,认为词
本书基于区域语言学的研究视角,考察苏皖方言处置标记的语义类型及共时分布,分析处置式的句法表现及语义特征,追溯多功能处置标记、特殊处置式的源流及演变。通过比较方言间的异同,揭示区域特征及其历时动因,为汉语处置式的深入研究和汉语方言语法的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本书对江西高安方言语法进行了专题研究,涉及语缀、重叠、代词、体貌、程度、“得”字句、比较句、处置句、被动句、双宾句、疑问句等词法和句法问题。主要运用邢福义先生“句管控”“两个三角”等理论和方法,较为系统地描写了高安方言的语法面貌,考察了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匡正了以往研究中的某些错误,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学界对赣方言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