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现存史籍及考古文物资料,对4世纪末至6世纪中期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敕勒和柔然两个古代民族的族源、分布及氏族、部落的组成做了探索;论述了它们所建的翟魏政权、高车国及柔然汗国的兴衰,并对它们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诸政权之间相互依存、影响的关系,以及对中国西北和中亚等地的影响等,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全书分敕勒与柔然两篇,作者分别对两族的称谓、起源、迁徙进行论述,分析其建立政权及进入中国内地后的活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与汉族融合的过程和意义等。到目前为止,本书
西羌古国迎来了明君圣主,并由他亲手建立一套君主威权体系内优异的制度,然而,这套制度非但不能绵延西羌的国祚,反而导致国家彻底灭亡,消失在历史的尘土中。是西羌的文化土壤中长存的一种难以消解的恶引发了这场不可避免的政治惨剧,抑或是这套制度本身就潜藏着灭亡和戕害自我的顽疾?
本书是德国启蒙思想家维兰德成熟时期的代表作,直面的正是这一吊诡的难题。维兰德通过诸多他者的陈述,描摹了西羌国从史前时代到建立大一统王朝,经由鼎盛期后逐渐走向衰落而彻底覆灭的历程。这部融汇政治、经济、宗教、哲学以及
书稿较为系统、完整地记述了新时代地方志在全国范围内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中所取得的各项重要成就, 包括但不限于, 实施全国地方志“十大工程”, 实现“两全目标”, 提出方志文化自信理念等。同时, 对全国各级地方志机构和地方志工作者如何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指导下, 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及所取得的经验成果进行了系统提炼和总结。此外, 基于“官书官修”的历史传统, 书稿还特别系统梳理了“依法治志”理论从提出、到丰富的科学规律和重要原则等内涵和外延
本书收录了《掌握以贝叶经为基础的仪式知识——对斯里兰卡贝叶经传统的概述》《对傣泰族群教手稿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一些考察》《傣泰民族教文学的跨界交流》等文章。
本书首次系统研究宋代文官以外的知识分子和识字群体,评估了宋代民众的文化水平和识字率。研究列出宋代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的谱系,士大夫、士子、教师、僧道、佣书等为知识分子阶层;吏人、医生、巫祝、商贾、伎术、匠人、艺人等为社会职业中的功能性识字群体;其他阶层中的识字者,为适应社会生活。宋代识字率约为8%。宋文化造极于史的高峰,建立在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的浑厚高原之上。
本书又称《晋江黄尚书公全集》《黄尚书全集》, 清黄宗汉著, 黄贻楫辑。是书共三十七卷, 前二十八卷中, 卷一、卷二主要为谢恩浙, 卷三为在科道和阁学、侍郎期间的各种奏议, 卷四为署理顺天府尹期间的奏议, 卷五至卷二十为浙江巡抚任内的奏议, 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为四川总督任内的奏议, 卷二十五至卷二十八为两广总督任内的奏议。后九卷未标卷次, 包括奏疏、诗抄、赋抄、文抄、中外章论、两浙舆颂、西川舆颂、朋僚赠言及告示等。由于黄宗汉主要仕于道光、咸丰朝, 在浙江、四川、两广等要地任封疆大吏, 亲
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理论为指导, 全面科学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所走过的曲折历程和辉煌成就, 材料丰富、叙事清楚、论证准确, 合理吸收了共和国史研究的新成果, 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重大事件、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都作了清楚的叙述和公正的评价; 对7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作了正确的概括和较为全面的总结。此次修订, 又增写了新的内容, 使全书更加丰富和充实。
一部春秋史,就是一部近三百年的社会嬗变历史,从军事上看,就是一部近三百年的军事制度发展史、一部近三百年的兵学文化成熟史,尤其是一部近三百年的喋血战争演进史。春秋时期的战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风云变幻,惊心动魄,占据着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提供了久盛不衰的启示。本书就选择了繻葛之战、城濮之战、崤之战、鞌之战、柏举之战等十四场战争,以这些案例展示诸侯战争异彩纷呈的过程,分析战争带来的历史改变。作者以后知视角、全知全能叙事,给这些战争添加了解读的当代性,增加了历史的趣味
中国历史文选课是高等院校历史系开设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的能力。本书是中国历史文选课的教材, 由45所院校50多位中国历史文选课教师共同编写, 自2007年由我馆出版以来, 深受使用该教材师生的欢迎。根据该书编委会的安排, 对第三版进行修订, 更换部分篇目, 教材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本书曾被教育部列入“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008年又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本套“中国历史故事”以二十四史、清史稿、通鉴等正史为底本,生动讲述各个朝代的著名历史故事,从而串联起整个历史发展轨迹。讲历史故事的同时也讲解相关传统文化常识,提示对历史的理性思考,是学生了解正史、拓展视野、启迪思考、认识自我的历史启蒙书。史实可靠,讲述生动,插画幽默。本书为清朝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