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论》提出了“时空论”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全书包括三部分,共16章:第一部分阐述了时空论的基本思想,即人的思维和行动的有效性(效能)取决于其所持有的时空观念和拥有的时空资源,并提出了若干重要概念及其运用;第二部分阐述了时空论在领导和管理领域的应用,即领导和管理的时空理论和方法;第三部分阐述了时空论在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领域的应用,包括人的有限理性、领导者的智慧发展、组织学习、组织的智慧发展、组织博弈、组织发展的时空轨迹等。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和积累的成果,适合高校各专业的师生、各行各业的人
马克思对财富问题的关注贯通着浓厚的道德情怀,彰显了增进人民幸福的伦理光芒。本书以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为研究对象,充分应用语义阐释、情景回顾与文本研读法深入研究了增进人民幸福是推动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形成、发展的根本动因,扬弃财富异化、增进人民幸福是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的根本主题,保障人民共享(享用)生活资料,共享(享受)生产劳动,共享(享有)生产资料是增进人民幸福的根本途径。
本书以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唯物史观理论基石、唯物辩证思维以及实践路向、价值逻辑等为研究对象,深入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共享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共享思想、社会公正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等,深化了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共享发展理念确立了全面建设的实践方式、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原则、多维制度体系的实践保障。共享发展理念蕴含着社会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向,有其多重的价值依循。
自我问题——“自我本质上是什么”,是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哲学家的未解之谜;在当代,它成了哲学与科学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对自我问题的传统回答可分为三类:实体观、最小自我观与各种无我观。前两类可统称为“自我实在论”,它们与第三类自我观在近代和现当代分别进行了一场论战:(1)是否存在形而上学实体自我作为意识统一的基础;(2)是否存在某种最小自我作为经验自我建构的基础。在这两场论战中,一种独立自我预设——如果自我是实在的,那么它必定从基础上区分于他人和环境,优先于关系——及更深层的实体实在论思路始终被大
本书是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经典著作,包含了五篇先前发表的论文,简要介绍了德勒兹的本体论,延伸出“废话”的内部处理空间和文本与暴力之间的张力。全书通过形而上学、认识论、语法学以及精神分析,对意义和无意义、“常识”和“废话”进行了深入探索,由34个悖论建构了“感觉-逻辑”的形而上学概念。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讲述了自己从事哲学教育与研究的治学经历和心路历程,表达了对学问之道的自我领悟,阐释了对哲学的不断追问与理解,表述了那些仍然使自己激动的思想。言语间展现出一位哲学家的睿智通达,流露出一位思想者对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无限热爱,呈现出一位教育工作者对哲学教育、哲学人才培养的深刻思考。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研究
本书为“生存论研究”丛书第六卷。 1.主题:尝试构建一种共生存在价值论。 2.基本观点:价值是基于存在的人为构造,是确立人与人、人与事、人与人的世界和人与存在世界相交道的尺度坐标和边界约束。所以,价值构造并非任意,而应以纯粹共性、普遍功能和共生存在为基本准则,既要以意义为来源,更要以事实为依据。并且,意义向价值生成和价值向意义回返,必以事实为桥梁。 3.基本创见:盛行于世的价值理论,是有用与效率的使用价值理论,体现鲜明的实利诉求和工具色彩,当它发挥尺度判断功能时,往往会出现见物失人、见利弃善和扬
本书稿是关于英国新黑格尔主义者布拉德雷(Francis Herbert Bradley,1846-1924)哲学的系统性研究,梳理了包括他代表作《显象与实在》在内的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品,指出了布拉德雷哲学所面临的一系列根本性难题。 书稿的主要创见是,在梳理布拉德雷观点的基础上,处理了三个相关的前沿问题:布拉德雷倒退、内在关系(internal relations)和一元论(monism);并把罗素、摩尔、维特根斯坦、西田几多郎和辨喜等哲学家纳入了讨论的范围。 本书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