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978年以来的广东改革实践为研究对象,力图建构广东改革叙事史。书中集中研究了四大问题:一是改革的内涵、广东改革的实质,以及广东改革的多维背景;二是广东改革之路;三是广东改革特征与改革规律;四是广东改革的前瞻性思考。
本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由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组织筹划编著,自2012年创刊迄今,已出版发行了八辑,每辑都有鲜明的时代主题和深厚的理论承载。按照CSSCI收纳指南,2019年《论丛》改版为集刊,每年出版发行两辑,栏目重新进行精心设计,常设栏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道路、社会变迁与价值观建设、党史党建、首都视野、海外观察、探索与争鸣等。本辑的主题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社会保障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事关国民福祉和社会安全。我国迄今已经建成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险种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然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们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对社会保险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冲击,都对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养老保险方面,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数调整、各参与方责任划分、管理服务提升和信息平台建设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疗保险方
《外交与安全的中国思路》以外交与安全的中国思路为主线,立足理论、聚焦战略、关注区域、探索安全。作者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框架进行阐释,从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中探寻外交思想的底蕴;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范式的安全研究进行总结;对中国国家安全思想、安全理论与安全战略进行解析研判;对优化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加强国际环境塑造能力提出思考。
全书由5章,共20篇论文组成。本书是作者为纪念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以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为主题,遴选了20篇公开发表的论文,编著成这本个人文集,作为作者探讨“三农”问题的阶段性总结。内容涉及当代中国(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的土地政策、农业政策、粮食政策、农田水利政策,以及水利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等政策演变和历史。
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民工群体已存在四十余年,且数量持续增加。这就是农民工群体的结构化过程,即在一定历史时期中以打工生活方式为显著特征的农民工群体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占据比较稳定的比例的过程和现象。本书考察了农民工群体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农民工群体长期存在的宏观制度基础和微观心理机制,并揭示农民工群体发展过程对我国发展道路的启示。本书对进一步研究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机制,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解决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政策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两者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已不分伯仲。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一个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一定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内聚强大的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密切相连。价值观自信离不开对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文化自信的树立和坚定需要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的中国梦近在咫尺,这就需要中国人民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心聚力。
本书收录作者公开发表的未曾被其他论文集收录过的论文32篇,根据文章内容分为四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发展(1949—1957)5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国政治发展(1957—1978)6篇,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政治发展(1978—2012)16篇;新时代的中国政治发展(2012—2019)4篇,另有1篇作为全书的代序。所选论文对各时期相关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客观地了解国史。
为进一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一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联合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全书共17章,38万余字。在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本书编写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着力阐明这一思想中具有基础性、起“四梁八柱”作用的基本问题,深刻揭示这一思想的立论基础、时代背景、主题主线、历史贡献,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
平安是中国百姓日常生活中一种最朴实、最单纯、最基本的需求、期盼与愿景,用社会学术语说,就是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浙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对这一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探索,提出了极具生活气息的建设平安浙江的发展思路。本书正是对平安浙江建设的粗浅的理论与实践思考,是对全面小康建成以后浙江社会治理与社会秩序建构的展望。全书由导言及理论基础、实践、民生保障、社会善治、地区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建构及实现高水平基本现代化等内容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