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记录了中国大陆30多年以来发生的诸多重要版权案件的来龙去脉。比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版权问题: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不久即应邀访华;马尔克斯因发现《百年孤独》在中国被盗版侵权而提前结束访华行程,故事虽短却具有代表性。再如关于《傅雷家书》的著作权问题: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在1966年逝世,2017年他的著作成为公版作品;紧接着市面上大量出版了关于“傅雷家书”字样的作品,而对于这些作品的署名,傅雷之子傅敏提出了质疑。这也是近年来公版书领域最典型的案例之一。这
走进18位精神疾病患者鲜活的世界,看见人世百态,体味人间悲喜 在形形色色的人间悲欢和点点滴滴的人世温情中,照见并疗愈自己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世界上每八个人中, 就有一个人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及其导致的社会精神健康问题涵盖精神障碍、心理社会残疾和其他与显著痛苦、功能障碍或自我伤害风险相关的精神状态。 对精神科,社会大众有误解,患者也无所适从,求治时往往摸不清门槛,神经内科往往成为精神病患者寻求帮助的第一科室。精神科其实是非常接地气的学科。在精神科,绝大多数
本书从明代诗学内在问题出发,在中国诗学整体理论视野中,展开对清代诗学的全面探讨。作者提出,真伪、正变、雅俗三对基本观念制约明清诗学的历史进程。全书十六章,在充分占有并深入研究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揭示清代诗学的演变轨迹及整体特征,探究各时期诗学的理论问题与价值取向,考察各诗学流派的群体构成及理论主张,比较各派之间的承嬗关系与诗学异同,阐述重要诗学家的理论体系及独特贡献,对清代诗学的历史与体系作了系统而新颖的论述。
中唐之世,文坛鼎革,政局谲诡动荡。韩愈在“为文”与“行道”的仕宦历程中,着意创作了一类“与异世者语”的托讽现实之作,它们往往以奇崛诡怪、委曲漫长的面貌出现。千年以降,许多学者对这类作品进行考证、阐发,虽不乏创获,但由于时代辽远、用事邃密,诗文旨意及相关本事难得确解,竟成学术史上的重重疑案。 本书在唐代文学史、政治史、思想史多维视阈下,以韩愈仕宦历程为线索,针对韩愈诗文中历来争议颇多的重要作品进行综合考证,发明托寓本事,揭示“修辞明道”观念下“尽六艺之奇味”的创作机理,衬出“永贞革新”、
本书是对《论语》及先秦儒家经典文献中孔子诗学思想的研究。在孔子诗学视域中,“诗”不是一种抒情诗文,也不是一部诗歌总集,而是承载着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的诗学文献。其中“思无邪”为诗学宗旨,“兴观群怨”为诗学结构,“兴”为思想方法;孔门诗教是一种古典儒学哲学教育,“子曰”“诗云”乃先秦儒家独特的话语方式;“诗”与“仁”相通,孔子诗学是孔子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诗学奠立了先秦儒家诗学传统,赋予了先秦儒家哲学一种诗性智慧,从中可发掘新时代传统儒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命源泉。
20世纪中国诗性小说的叙事传统指向一种结构之学、诗性之学、生命之学与文化之学,揭示了现当代小说叙事转型、文学心路以及纯文学话语演变的重要理论、历史和学术范畴。所谓结构,是确立诗性文本因果关系、叙事模式的逻辑依据和理论工具,实质在于研究视野上的突破与重建,以相对规范化的叙事学方法,深入诗性小说叙事的多维建构。诗性叙事不仅存在相对具体的语义结构,还牵系了诸多文本内、外因素,又是一种相对宽泛、不乏理想主义色彩的诗学、美学乃至文化现象。在此意义上,叙事传统也就构成一种有着时间、机制以及精神一致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增订版)是由作家孙衍创作的随笔集,甫一推出,旋即成为流行,少年用一支笔,寻回生命的自信,希望的种子始终不曾干枯,热情的动力始终不肯懈怠。作者悉心修订,增加三分之二全新内容,故乡风物 、军旅生活 、民间高手、世情人心,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商品经济盛行,文艺也高度商业化。一位艺术良心未泯的作家,挣扎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一面煮字疗饥,一面自责忏悔,沉沦为不能自拔的酒徒……
《酒徒》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香港文学现代主义之先河,被誉为中国**意识流小说,入选《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2004年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2046》,2011年由香港导演黄国兆拍摄成电影《酒徒》。
《酒徒》问世以来不断再版,本书采用的是1963年香港
野蛮、先锋、潮湿、幻魅、蓬勃。
坠于生活尘烟的莫比乌斯环,每个人都是一座巴别塔。
郑小驴凭借小说集同名中篇小说《南方巴赫》斩获第八届华语青年作家奖中篇小说主奖。本书收录了郑小驴最新创作的《南方巴赫》《国产轮胎》《战地新娘》《一屋子敌人》《衡阳牌拖拉机》《火山边缘》等九篇中短篇小说,小说以寻找为主题,立足湖南的乡土与城市,将社会现实纳入创作主题,瞄准日常生活的暗涌:成人世界的狡黠、人的隐秘欲望、小镇青年的迷茫等方面,向读者呈现了了少男少女的生存困境,讨论了生命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