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本书中指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代表权面临合法性危机,西方自由民主代议制已经无力应对无所不能的金融资本主义、日渐扩大的不平等鸿沟和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后殖民时代的世界新秩序所带来的挑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背景多样化的群体、有识之士、研究者和社会实践者广泛进行了多样的社会试验,自下而上地积极寻求变革。这些试验将历史上世界多数传统政治制度中的抽签做法与商议规范相结合,与更具包容性和异质性的公共领域的话语相结合。作者认为,这种将抽签、代表性抽样和商议相结合的新式民主将是 “民主 3.
本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守正创新作了全面系统阐述,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认识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入理解把握这一思想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内容简介: 在全书中,作者着重分析了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非合作的新实践、新趋势与未来前景。作者的相关分析以哲学社会学理论为基础,着眼于使用历史学、政治经济学和全球研究的方法论,其关于近代中国以来三次革命的划分,关于改革开放是革命性改革的分析等,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启发和参考意义。
本书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新使命,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等层面,分别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发展特征和本质要求,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本书针对转型期我国社会的发展趋向、社会政策执行中呈现的新变化,回顾我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发展历程,解析我国社会政策执行的基本情况。 基于央地关系与分权视角,本书对转型期中国社会政策执行的模式进行系统阐释,并结合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社会政策的执行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说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通过政策执行转换纠偏,并不断靠近政策目标;社会政策执行转换是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进行政策创新、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方式。
全面开启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要求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本书致力于有机结合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深入揭示中国社会治理演进的历史脉络和内在逻辑,进而厘清社会治理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尝试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的思路和对策。其中,前五章侧重阐发基础理论问题,包括社会治理的基本概念、内容主题、目标任务、本质要求、历史脉络、道路选择、工作路径等;后四章则选取当前中国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四个重大问题,即信访、群体性事件、社区建设和大数据治理进行专题研究。让历史照进现实、为政策厚植理论
本书以江苏省社会经济民生的战略部署为导向,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地区民生质量运行评价系统、经济质量运行评价系统的基础上,重点对地区民生质量、地区经济质量、地区民生-经济质量系统的耦合机制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江苏省各地民生、经济质量系统前向发展与民生、经济质量差距并存的原因,为地方政府推动当地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参考。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我国政府对境外在华非政府组织分类管理”,研究目标是通过对在中国境内活动的跨国(境)非政府组织,根据其差异性,进行科学的分类,探讨其发展规律、运作机理和治理机制,完善对其实施有效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以便于我国政府展开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多方位的管理。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丰富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科内容,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管、权责明晰、依法监管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提供理论支撑,借鉴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经验,对培育国内非政府组织,实施国内非政府组织“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实
广泛、深入地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本书以河南、安徽、江浙等地大中小型城市的实地调研为依据,系统考察和总结这些地方居家社区养老的发展现状、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分析和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此外,本书还从社会支持的理论视角出发,针对在积极老龄化社会建设中如何体现老龄价值、扩大为老社会支持、破解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难题、建立和完善居家社区养老社会支持体系等热点问题,从学术上进行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