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华东政法大学东方明珠大讲坛十场讲座的内容汇编:第十一讲《法律与概率》探讨了在风险性与不确定性都大大增加的现代社会,追求确定性的法律将不得不对概率问题进行处理;第十二讲《抗日战争的国际视角和现代意义》揭示了中国抗战所面临的社会组织效能和社会治理不足的问题,亦强调抗战是中国从传统国家转向新型民族国家的重要环节;第十三讲《1840年以来的中国时刻》聚焦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庚子之变等历史时刻,讲述了1840年以来中国如何走入近代以及近代与当代之间存在何种内在关联;第十四讲《<民
本书选取介绍了44位德国、奥地利、瑞士著名公法学者的学术人生、学术成就、实践贡献及其影响,这些公法学者对20世纪的公法学、国家理论以及当时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展现出20世纪德语区公法学的学术价值以及公法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本书不仅是1920世纪公法学大师的人物评传,更是公法学的学术史、思想史著作,这些公法学大师的生平、著述和历史境遇能够让人们更好地反思学术与人生、学术与政治、学术与国家发展以及学术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法概念的跨语际旅行:从意义单位到翻译单位(棠树文丛)》围绕法律概念-法律翻译-新技术方法三个核心主题展开,试图在数字时代找到法律概念由原文中的意义单位外化为翻译单位后,进入不同法系并再次内化为意义单位的过程。 《法概念的跨语际旅行:从意义单位到翻译单位(棠树文丛)》提出了共选理论视角下的汉英法律翻译研究及扩展意义单位这一语料库驱动的短语学工作模型,并对法律词汇化句干聚类分析及汉英翻译进行对应研究,形成了基于句对齐算法的研究成果;梳理了在美国司法领域应用语料库语言学分析的经典
《立法的经济学(立法学经典译丛)》主要通过经济学理论和模型来研究立法问题。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探讨了成文法、判例法、习惯法和国际法领域的诸多立法问题,例如立法的时机、立法的成本、习惯法的形成、国际条约的创设与批准等。该书以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成本-收益理论、效率原则等为基础,分析了在立法过程中所体现的经济学规律及其影响,为读者理解和思考立法法理学提供了经济学这一新的独特视角,也为实践中如何更好地立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法学基本原理阐释、法的正义与感性精神探索、法学理论构成及其基础内容、中西方法律思想的起源发展、法律援助实践及其服务质量提升、全球化背景下劳动法的法学实践发展。
《法律与道德的心理学理论》是法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彼得拉日茨基的代表作。在本书中,彼得拉日茨基通过与道德相对比阐释了法律的基本性质。他深入讨论了法律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权利和义务)法律的类型公法与私法法律的社会功能等一系列重要的法学议题。本书的特色和原创性的是他讨论这些问题的理论视角:社会-心理学视角。基于此种理论视角,彼得拉日茨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细致且全面的法律的社会-心理图景。基于该理论视角,彼得拉日茨基提出了关于法律本质的基本理论命题,即真实的法律源于个体的主观体验,法律是一种心理现象。
本书属于刑事理论方面的著作, 本书将刑事问题与企业破产相结合, 探寻其交叉问题的解决办法, 全书主要阐述了刑事责任相关基础问题, 对刑事诉讼原理阐释、刑罚的体系与种类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发展的眼光透视企业破产及破产程序分析, 为探究刑事问题与企业破产交叉环节的解决奠定理论基础。该书体现出刑事相关理论在企业破产程序发挥着重要作用, 促进我国法治环境健康发展。
建设法规是工程建设的基石,是工程合法建设的指南。本书以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为依据,充分吸收工程建设的最新成果,密切结合工程实践,以案说法,突出前瞻性、适用性和可读性。全书共分为9章,前4章讲解了法律概述、基本法律制度、施工许可管理规定、招标投标制度等,第5~9章以合同管理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工程建设对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责任纠纷处理等的法律诉求。全书内容相辅相成,系统完整地从法律视角描绘出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本书可作为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筑学等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建筑
每个企业都面临合规经营的挑战,都需要推进企业合规实务,《企业合规管理实战入门》作者根据自己近10年的企业合规经验,站在中国企业的角度,在书中建构了符合中国各类性质公司要求的企业合规体系,具体内容涵盖合规师考试的八个部分:商业伙伴管理、反商业贿赂、人事合规、违规调查、合规制裁、出口合规、数据合规、行政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