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强调对接认证标准,以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为起点,使教与学各环节服务于培养目标达成。在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本书基于对当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共性问题的反思:一是缺乏以整体视阈统摄改革的支撑理念,二是缺乏对改革举措与培养目标支撑关系的辩证思考;进而,结合对思政课“学生需要什么”“该学什么”“学到什么”“目标达成多少”等关键问题的审视,以化解思政课“供需错配”困境为切入口,以聚焦“成果、学生、问题”为遵循,开展以“成果导向”理念统摄思政课改革的学理与
对2021年北京高等教育发展进行全面回顾与展望;分报告分别以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为主线进行阐述,重点聚焦各类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年度改革举措与成效、问题与建议;政策篇紧密围绕国家正大力推进和持续深化改革的创新创业教育、“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研究;热点篇精选了高校内部治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满意度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等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 本书的创新之处:一是选题新颖,聚焦北京高等教育实际,结合“十四五”开局阶段,以首
本书分为狼烟四起三校播迁、百折不挠教育救国、允文允武携笔从戎、联大风骨精神永存4辑,收录《千里上课记》《从清华园到长沙临大》《北大在长沙》等文章。
本书分为校风校制:坚毅刚卓,民主治校;三大校长:一人掌舵,两人护航;课堂之上:通识教育,学术自由;教授群像:先生之风,山高水长4辑,收录《西南联大的校风和校训》《西南联大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工作》《谈联大的选课制及其影响》等文章。
本书是山东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实习的纪实录,在全方位、多层次系统调研和总结教育实习的基础上,详细记录了19位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期间的经历和感悟。指导教师张军龙对实习生的实习记录进行深入点评,引发师生之间关于成长、教育、人生等方面的深度思考,是教育实习过程中师生心灵与情感的真诚交流。本书是新时代学生意气风发、积极向上的风貌和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度体现,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建立更为科学系统的师范专业实习指导规范,对深入探讨高等师范教育的教学方法及基础教育的教学规律具有重要的科
本书分为峥嵘岁月:改革发展见证录、桃李葳蕤:东陆良师回忆录、风华正茂:校园生活感怀录三编,主要内容包括:我与云大五十年、云南大学改革开放之杂忆散记、筚路蓝缕的十年等。
《美国研究型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是对美国研究型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分析。书稿中梳理了美国研究型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剖析了其培养模式的内涵、特点、理论基础和本质属性,以及培养模式的主要构成要素,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炼了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和经验,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改革具有参考价值,可供高等教育研究者、高校管理人员阅读。
《周远清高等教育改革理念及其实践研究》根据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改革理念”为视角,运用文献研究、深度访谈、历史研究及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作为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周远清的高等教育改革理念及其实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从历史发展的时序探讨了周远清高等教育改革理念形成的背景。结合周远清从高校教师到高校管理者到教育部副部长再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的多元管理经历,以三次思想大解放、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及国
2016年6月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国之一,实现了我国本科阶段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接轨,然而作为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对《悉尼协议》的国际标准学习较少,在高职高专工程教育阶段的重视度还多有不足,导致我国高职高专阶段的工程教育及工程技术专家培养仍然没有被其他国家认可的机会。《悉尼协议》作为一项针对三年制高等工程职业教育毕业生、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协议,对我国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的培养还存在着较大的问
本书是一部高等教育改革者的创新实践之实录, 由“教育卷”和“经管卷”两卷组成。教育卷论及大学五大职能中的前两个, 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这也是大学最重要的两大职能; 经管卷则涵盖后三个职能, 即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作者长期在大学教育与管理的第一线, 无论是从事教学科学, 还是作为学校掌门人的一校之长, 历年来公开发表了大量颇具影响力的相关研究文章和讲话、演讲。其中, 研究文章注重理论性、思想性、学术性、系统性, 讲话、演讲则侧重情景性、针对性、操作性和主张性。本书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