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小学六年级女生的文学作品集,收录了作者从9岁到11岁写的100篇小文字。全书分为八辑:百味(美食记录)、乱弹(有趣的短小说)、家常(家人生活故事)、闲言(生活观察)、随暦(隨笔瘃悟)、读悟(读书笔记)、观影(电影观后感)、小说(一个万字原创小说)。作者用词老到,文字自带虎虎生气;故事不走寻常路,哪怕写的是再平常不过的题材,也会拐几个奇,令人耳目一新;而影评、书评部分,又观点犀利。
本书讲述了火苗,棉花瓣,白头绳,细面条等内容。
本书收入其近两年来发表的小说作品,全面呈现了作者在文学写实和生态小说领域的探索和突破,构建了属于俞胜小说创作独特的意象。入选合集的作品无一例外地植入了动物角色,如《莱卡》中的忠犬莱卡和大壮,《卡桑》里具有母亲意义的山羊卡桑,《凯特是个谜》中见证了妈妈感情经历的猫咪凯特,《雾中的牛》将记忆中的父亲形象定格为“雾中的牛”,《郭秀的婚事》以草原上自由自在的羊比喻郭秀,《维尼》中与我互为唯一,彼此治愈的小熊维尼。作者这一艺术手法集中呈现的“现象级”,被著名文学评论家贺绍俊称为动物意象小说。读者
本书讲述了菩萨蛮·钓鱼乐(新韵),钓趣,忆秦娥·入伏,瓮安魂(新韵)等内容。
本书收录《大地血脉》《半城山半城水》《和谐江山》《中国春天》《让梦扬帆》等歌词作品150余首。书中收录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赞美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创造,赞美生活,赞美爱情,表现出孜孜以求的美好情怀。书中很多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已被谱为歌曲传唱,既具有诗歌的韵律美,也具有歌词的文字美,还具有内容的意蕴美。
此书是一本个人自选集。
全书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宋代文学简说,是作者三十年来对宋代文学的研究,尤其是宋代词学的研究。书中分析了宋代作家的代表作品,是对作者三十年硏究成果较为全面的展示,也是全书论学的一个集中点。二是博文论学,是作者对自己知识积累与学术思考的比较广泛的检阅,收录了其2009 年到2014 年的博客文章。三是研余笔记,收录了作者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读书笔记,可为后学提供示范和参考。第四部分是韵语掬存,是作者的旧体诗词和对联创作。
本书共分五辑:到万物里去、山水的教诲、亲情诗、动物诗、超短诗。第一辑写诗人对生活的体悟,第二辑以独特的视角描绘山水和对山水的认知,第三辑写亲情,第四辑写万物的共生关系,第五辑为短诗选。具体内容包括:滤去纷繁;请在无人看见你时微笑;凝视;回望;至暗或刀刃;游历黑暗;平静的水面;桥梁;门;不要试图看透一条河流和它的风景;时间举着两支笔等。
四川诗人马嘶的一部诗集,收录诗人近五年的诗歌百余首。马嘶的诗,是人生之诗,处处有思的锋芒,又有陷于生活的隐忍;或者说,正是隐忍,正是深陷于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与人的纠缠,才能有锋芒之诗。诗人写他的孩子行之,写古人如杜甫、米芾,也写身边的朋友如宋尾、熊焱,更多的,是写自己的种种人生遭遇和精神际遇。诗人在孩子身上发现人的古老美德,在古人身上发现人的种种可能,在友人身上发现人的坚持和丧失,在自己身上发现人的孤绝和意志。但诗人并不就此后退、逃遁,而是企图超越无力,穿越未知,这是诗人所说的“中年的
诗人杨建虎的一部诗集,收录诗歌近两百首。杨建虎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抒情诗人,也是一位乡愁诗人。这部诗集中的诗,也是很纯正的抒情诗,诗人出生于农村,对故乡大地的风物和亲人有着永远的眷念,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去怀念过往,去写父亲、母亲的过去和此刻的生活,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叹惋,对乡村大地的怀念。这一部分的抒情,其实比较传统,诗人没有脱离传统乡土诗的框架,还是注目于乡村的美好,即便是偶尔涉及一些贫困、痛苦的时光,也将其浪漫化了。还有一部分诗作,是书写诗人在城市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诗人似乎一直是精神
本书分为“时间里的光谱”“如泥土的爱”上下两编,并附有评论家为本诗集撰写的序与后记,比较全面地展现了这位“80后”诗人的诗歌风貌和创作特色。黄保强的诗歌自广阔的大地泥土中汲取养料,从平凡而意蕴无限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他主要书写对故乡、亲人深情的回望,以及在平凡生活中感受到的悲欢离合、不易与坚韧,记述生命中动人的瞬间,这令他的诗歌质朴而富含内蕴,在简洁克制的诗行中包蕴着打动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