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生活再平稳有序,我们的社会也从未停止变迁。各种各样的变化持续发生着,尤其在这个媒介技术与人类生活方式深度融合的时代。社会的变迁、媒介技术和人的行动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共同支撑起一个重要的问题:社会是如何在人的行动中被生成的?
由此,我们进一步追问:人的行动何以可能?媒介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看似宏大抽象的问题在本书中被分解为多个具体的研究问题。本书从交往理论、话语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三大视角中寻求答案,有意思的是,这些不同的视角之间又彼此交错。
烂柯作为围棋的别称,源自王质在烂柯山上观二仙人下棋的典故。作者自比在一旁观棋入迷的王质,偶然遭遇围棋,便就此在人文烂柯山上下奔波,写下这些与棋相关的文字。本书收文三十余篇,每篇文字长短不一,长则近2万,短则数千,均为有感而作。涉及棋手、棋事,更有由围棋而生发的对于艺术审美、对于中华文化、对于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表面是写围棋,但又不只是写围棋。围棋中蕴含的中国人甚至是整个人类对艺术审美、时空宇宙的感知,才是其历千年而生生不息的真谛。这意味着本书的读者也包括那些不懂围棋的普通人,因为从作者
20世纪90年代开始,视觉文化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我国社会文化的主导形态;我国新闻业经历多次转型,形成了全新的新闻秩序,视觉化成为重要的发展议题。本书以视觉化发展脉络为主线,系统整合我国1990年以来新闻领域的主导视觉产品形态。通过对多样产品背后主导技术话语的归纳和提炼,并将其纳入技术可供性理论的分析框架,兼顾技术特性与新闻媒体的诉求关系,形成对技术话语变迁规律的总体把握。同时,本书还尝试从视觉技术话语的演变,考察视觉化对新闻边界和相关理论的解构与重构,为形成根植于中国的本土化新闻理论
《刻意练习父母与孩子的有效对话》是一本亲子教育沟通技巧类图书。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是基于孩子自身的客观需求,以平等、尊重的态度,用非暴力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使其健康成长。本书基于父母对孩子正确的爱的方式,针对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将非暴力的解决方法高度凝练为公式化的语言,并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进行解析,让读者可以准确掌握亲子间非暴力沟通的要点,掌握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全书共有十二章,分别讲解了从爱出发、有效表扬、平等对待、明确界限、构建桥梁、充分关注、安慰孩子、信任孩子等比较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
《融合教育教师手册》中有实用的教学技巧、融合教育工作者的理念以及与日常课堂案例,帮助普通老师和特教老师实现有效合作,建立起强大的方法库,在融合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支持。有了这本指导手册,新老教师都能打造出和谐的融合课堂,使课堂中的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受益!书中还有实用的资源:规划工具和核对表、如何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如何规划课程、如何加强合作教学等。
本书立足于中国场域中的课程改革现状,聚焦课程改革中伦理危机、道德规范和价值关怀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课程改革观照公共善的解决方案。立足于社会学与伦理学的视角,作者层层递进地阐释了从权力伦理到制度伦理再到秩序伦理的伦理追求,创新性地探索了课程改革在契约精神指导下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育人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民营影视企业致力于探索“走出去”的路径,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经验,亦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在“走出去”过程中,民营影视企业仍存在国际化路径不清晰、国际市场进入模式过于单一以及国际化经营战略处于较低阶段等问题。民营影视企业“走出去”的现实意义不仅仅在于利润的获取,更在于输出中国文化软实力以及彰显中国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因此,无论是基于经济因素考量还是基于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以及输出文化软实力的考量,民营影视企业“走出去”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进行学理研究也颇具
子女既是父母成就感和快乐的重要来源,也是父母感到精疲力竭的原因之一。父母虽然深爱自己的子女,但也可能在养育过程中感到疲惫不堪。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养育政策的变化,养育倦怠这一主题引起了学者和父母们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在过去10年中增加了近20倍。在我国,亲子关系一直是家庭关系的主轴,而养育活动的本质在于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此,衡量养育质量的最终指标应当是子女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发展水平。基于此,本书在介绍养育倦怠概念的基础上,系统修订了养育倦怠的测量工具,深入探讨了养育倦
文化遗产是一种“群体性表述”和“谱系性记忆”,是文明的延续、国家与民族的灵魂,是人类共同记忆的精神载体。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记忆项目”,倡导全球各国及地区保存和抢救正在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鼓励其普遍性获取和利用,以确保人类记忆的安全与完整。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处于世界遗产变革洪流中的世界记忆项目,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找寻与塑造数字时代的世界记忆,是记忆机构与遗产保护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人们需要在改革中探寻认忆的路径,在变革中迎接文明的未来。
近年来,突出大学生主体性和自觉性特征的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断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从自我教育的微观层面来讲,大学生自我评价在其自我教育活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愈加凸显。本书从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概念、能力构成、发展特征、培养目标入手,通过构建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结构模型,编制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现状调查问卷和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开展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并深入分析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加强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