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阶层犯罪论体系的诉讼品格”这一命题为视角,循着刑事一体化的研究思路,以关系的发现为理论研究起点,以实践的价值为理论研究落脚点,运用历史发现、比较分析和规范推演等研究方法,梳理了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本体意义、阶层犯罪论体系对诉讼程序的关照性,以及阶层犯罪论体系之于诉讼模式、诉讼进程、证据证明和刑事辩护的重要指引价值。
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婚姻史是一部国际关系史,一部政治外交史,也是一部两河流域文化与文明史。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绵延三千年的发展历史,产生了无数对政治联姻的例子,虽然这些政治婚姻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政治目的的产物,但是它们有着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特征。古代两河流域作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一带一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它们的政治外交史,对于深入认识和揭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特征、加深古代世界历史规律的认识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共分为六章,依时间先后的顺序,分别阐述了古苏美尔时期、阿卡德
本书是德国著名刑法学家希尔根多夫教授近年来耕耘在数字化、人工智能与刑法这一刑法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基础理论、网络法、人工智能与(刑)法、自主驾驶和法律、刑事程序法及拾遗六个部分。全书紧密围绕“新技术带来的法律问题”这一核心,内容既包含基础理论、网络法等“传统”法律问题,又包含与人工智能技术及具体的自主驾驶技术相关的前沿问题。希尔根多夫教授本人热心于中德刑法学术交流,对中国刑法学理论现状和需求有深入的认识,本书内容也有所侧重地选取了为中国刑法学所需的、可以引发中德两国学者共鸣的内容,可谓对
本书通过密切关注我国刑事立法、司法实践,合理借鉴德国、日本机能主义刑法学的研究成果,在确定我国现实贯通模式的基础上,研究当前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体系的连接方式。本书的研究重点不是机能主义刑法学的立法表现,而是机能主义刑法学的司法适用,即将其作为我国某些亟待解决的、刑法疑难问题的方法论。为此,本书分别从机能主义刑法学在刑法总论的本土化实践和机能主义刑法学在刑法各论的本土化实践两方面展开研究:前者包括机能主义刑法学的基础理论、公共政策介入刑事法治实践、共同正犯脱离的机能性反思、量刑责任概念的机能化辨
本集刊以“关注数字法律前沿问题、促进数字社会法治化”为宗旨,集中展示优秀的数字法学理论最新研究成果,以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致力于数字法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数字时代的法律发展、数字社会的法治化尽力。《数字法学》第2辑共收录15篇文章,设“数字法学基础理论”“数字治理法治化”“数字权利法律保护”“数字技术法律规制”“域外数字法学”五个栏目。
《法苑内外》作者王立民教授在法律史领域耕耘近40年。除公开出版的著作与公开发表的论文外,还公开发表了一些小文章,包括随笔、见闻、序、回忆文章等。此书把其中的一些主要内容集成于一体,展示给读者。从中,读者可以了解世界法制的古今中外,扩展自己的知识特别是增长法治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欧洲化”成为研究法国对外政策的重要视角,可以说,不讨论“欧洲化”,就难以准确理解法国的对外政策。本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了对“欧洲化”概念的认识,发展了对“欧洲化”问题的研究方法,指出“欧洲化”有“输入”“输出”“上传”“下载”“妥协后上传”等五种路径。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法国对外政策的不同问题领域,欧洲化的体现与程度不同;既存在主动的欧洲化,也存在被动的欧洲化;欧洲化的结果通常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共同影响。
本书大约15万字,由现任明治大学法学院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律师太田胜造教授主持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合著完成。这是一本涉及法律、人工智能、法解释学、神经法学的法律图书,是一本日本法学院学生的入门读物。书中每章开篇均由一个案例和思考情景,便于学生在问题意识下学习和阅读。法律的研究是开放的,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法学。本书以跨学科的视角,关注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规范,包括对法律的前沿和交叉学科——神经法学的研究,具有前沿性、体系性,且具有普及意义和价值。
劳动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如何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理论问题。作者认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语境中,“激活”马克思的思想资源,发掘体面劳动的内涵要义、方法特征、价值取向,不仅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当代中国体面劳动的现实境遇与原因特征,也能为我们探寻未来中国的体面劳动实践之路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导。论文在厘清体面劳动的概念内涵基础上,从生存论的视角出发,揭示马克思体面劳动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理论特质;站在现代性视域下,探讨体面劳动与人的生存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从“体面”与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的最终研究成果,已经通过了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组织的鉴定。该书由八章组成,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指导,系统梳理国家监督体系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阐释国家监督体系的科学内涵、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深入探讨习近平关于权力制约与监督的重要论述,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健全国家监督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在此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国家监督体系的形成过程,探讨国家监督体系的实践逻辑与制度逻辑,提出并论证权力监督的重要性以及反腐败的必要性是国家监督体系的实践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