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选《庄子》中近百个经典文句,以现代人的问题意识与关注的话题点导入,总结出有用与无用、自由与有待、同与异、梦与醒、工具与机心等88个关切点,配以注释、译文、解说,帮助读者在充分理解原典的基础上汲取思想活水。既回到庄子生活的战国乱世理解《庄子》,又以《庄子》思想观照当下社会与人生,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本书是一部全新的、具有特色的《道德经》校注绘图本。以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抄本《老子》甲本为底本,力求成为最贴近老子原本的《道德经》作品。本书进行了精心校注并给予解读,简练通俗,同时配有王家春教授创作的哲理插画,图文并茂,让读者更能直观地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处世道理。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中二程理学思想为研究对象,着重挖掘其当代价值。全书主体部分分别从天理、道德、义利、诚敬、公心等方面梳理二程理学思想,并对其中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进行论述,由此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探讨其当代价值。本书依托《二程集》这一中华典籍,并引用其他经典如《论语》《孟子》《礼记》等参照论述,文笔通俗、资料翔实、解读科学,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朱子《小学》教育心法,便是要在小学阶段通过“洒扫应对”的下学工夫来培育蒙童良好的道德习惯、涵养蒙童真诚敬畏之心,并以此奠定可上达“全体大用”高明之境的圣贤坏璞,这也是本论文的核心思想所在。在本书中,作者试图一方面汲取朱子学研究丰硕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则试图结合现代心理学、教育学以及脑科学的最新发展,通过《小学》一书详细考察朱子的教育心法和教学实践,阐发和总结朱子《小学》教育心法的思想体系,以期重新挖掘朱子《小学》教育心法对现代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东林学派的创始人顾宪成是明代后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讲学者。他主持兴复东林书院,开展讲学活动,对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和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 作为宋明理学史上的一位重要哲学家,顾宪成对朱熹和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对整个理学(心学)作出了批判意义的总结,同时极大地推动了明清之际的思想转向,可以说顾氏是推动宋明理学转向清代实学的重要代表,其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书对顾宪成的哲学思想进行全面而深细的梳理,通过辨析几组重要的哲学概念——道统论、先天与后天、性善、本体与工夫等——来详
谪居龙场,顿悟圣道;巡抚闽赣,平匪诛藩;回乡守制,光大心学;总督两广,保境安民。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的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自始至终都在践行“知行合一”的学说,真正地做到了“三不朽”,从而超凡入圣。不论是遭逢困厄,还是身处顺境,他都凭借着心学的智慧,不悲不喜、无宠无惊地泰然处之。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曾说:“二十一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因为他的心学智慧永不过时,他的人格魅力光照古今。诚如作者所言:“这个人用良心建功立业,因此诗意地栖居在
本书的主旨是从当代社会心理学视域来审视阳明心学,即引入现代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与实验作为特殊的参照系,来反观阳明心学的主要命题和观点。通过论证中西方哲学之间进行比较研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等来审读中国古典理论的合法性,力图沟通表面上似乎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尝试建构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学术对话和比较研究。本书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一种双向的解读,既说明社会心理学中具体的理论研究、实验结果是否可以帮助解答或解决阳明心学所提出的问题,也研判阳明心学的命题如何为社会心理学的定理、假设提供哲理上的支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