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人早期对文化建设并不太在意,但是,在征服希腊后,出现了文化上的反噬现象。这种“文化反噬”的最重要表现就是,罗马人对文化建设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彼时,公共图书馆、私人图书馆等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古罗马将军艾米利乌斯在征服马其顿后,甚至对他的士兵们声称:“宁要图书馆,不要黄金”。图书馆的建立不仅提升了罗马人的阅读兴趣,也促进了罗马文化的发展。本书作者Staikos先生是希腊图书馆学专家,也是建筑学家,他用丰富的史料和精美的图片,回顾反思了这段令人扼腕的历史。 本书共分为八章
职称晋升是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议题,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是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核心,也是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2017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及改进评审办法,地方高校开启新一轮职称制度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经历了从任命制到评审制再到聘任制的改革路径。本书基于职称评审制度的发展与变迁,梳理了我国职称制度的改革历程以及在此背景下高校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历程,整理出新一轮地方
本书是作者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徐世槐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来所积累的论说文等文章的结集,收录其中的有60多篇,涉及到教育、文学、历史等方面。本书分为多个单元:教育论谈、文学评论、史志研究、市井漫笔。文章大致分:理论性论文、经验性论文和其他文章。本书由哲学博士、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宏敏写序。本书内容广泛,论点集中,语言浅显、行文流畅、自然通达,可读性强,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特别适合教育工作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关于教学的理论专著,书中提出了教学的5阶段模式,揭示了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哪种方法最有效,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本书通过研究来自不同学科和年龄组的教师的案例,将理论和实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永恒和当代的感觉结合在一起,展示了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消除耗时、低效、增加压力和工作量的做法。
本书共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内容包括:图书馆服务概述、图书馆管理概述;第二章为图书馆服务创新,包含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理念和形式、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容和实施三个方面;第三章为图书馆服务创新中的新媒体技术应用,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与大众阅读、互联网在图书馆服务创新中的应用、大数据在图书馆服务创新中的应用、数字电视在图书馆服务创新中的应用;第四章为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图书馆资源管理概述、图书馆空间布局管理、图书馆信息资源管
本书主要围绕用伟大建党精神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引领展开阐述。论述了建党精神内涵,建党精神提出的逻辑背景,建党精神提出的重大意义;梳理了百年党奋斗的伟大历程中,中国青年在其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同时也促进了青年本身的发展,在建党精神形成的百年历程中青年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青年是建党精神形成的主体之一;分析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在成长成才中面临的困境;提出用建党精神提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助力大学生走好人生道路、立德树人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份子;提出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课路径分析,并附加建党精神融入
全书分4章。第一章共有9篇教研论文,主要从微观层面,结合广东各地实际,重点探讨了粤北、佛山、肇庆等区域的本土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和路径。第二章共有9篇教研论文,主要从宏观层面,结合红色文化、百年党史、二十大精神等,探讨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第三章共有10篇教研论文,主要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食文化、耕读文化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途径。第四章共有9篇教研论文,主要探讨抗疫精神、劳动教育以及元宇宙等视域下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随着媒介的演进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社交媒体逐渐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不仅打破了人们日常社交的时空限制,缩短了社交时间,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而且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重构了社会的信息环境。作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因素,移动社交媒体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联系密切。任何一种媒介技术都如一柄双刃剑,移动社交媒体也不例外,它在便利儿童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这种危害尤其影响到处于社会化关键时期的儿童。对于儿童群体中的流动儿童来说,流动的境遇使得移动社交媒体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远超过家庭、老
博士生导学关系属于师生关系的一种,但又有别于一般的师生关系,本研究认为博士生导学关系是导师与博士生之间在学术指导、科研训练、立德树人等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交往关系,包括身份关系、制度关系、协作关系、情感关系等方面。本书稿以理论阐释和历史分析为基础对博士生导学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博士生导学关系在身份、制度、协作、情感四个方面的问题与原因,进而尝试建构基于交往理性的博士生导学关系体系,最终提出走向交往理性的博士生导学关系的实践路径。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发端探索、快速发展、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期,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中外合作科研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高质量发展是中外合作办学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为此,必须实现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融合式教学创新,构建中外融和式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课程体系,实现中外融合式教学理念的创新,提高中外融合式国际化师资建设水平。针对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文化育人机制建设,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国际化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