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主流媒体的劳模报道是一种具体的榜样教育实践。本书以新时代《人民日报》劳模报道为分析样本,以榜样教育理论为分析框架,融入多学科相关理论,从劳模报道的榜样塑造、榜样承载的教育内容、榜样传播途径、榜样教育环体与客体等维度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有效经验、揭示现实难题、提出优化对策,为新时代研究和开展榜样教育和劳模报道提供了理论资源和可行思路。
本书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研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本质的时代追问。本书以新时代为背景,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什么?对人和社会发展具有什么作用”为首要基本理论问题,围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论、主客体关系论、价值论、课程论、战略论、战术论、及其规律论等所展开的几个维度,通过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意义价值透视,力图探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旨在揭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变”与“不变”的规律。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征程中,我国将始终面对人口持续老龄化和由此导致的养老难题的困扰。相对于城市,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更加严峻,养老问题更加突出。研究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必须考虑一个重大的行动背景,那就是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给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带来重大机遇和内生动力,必将使我国的农村养老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研究农村养老保障及其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是本书研究的着眼点。在全面审视我国农村养老现状
本书从分析资本逻辑支配下的青年精神生产与消费、全球化背景下的异质文化与意识形态冲击、青年亚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干扰、道德教育与实践的脱节对青年道德生活的影响等,特别关注青年群体中存在的对公共利益和道德quanwei(检索不能通过,系统要求改成知名)的无视、道德的意义危机与理想信念动摇、青年亚文化与各社会思潮的盛行等现象。针对当前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加强青年道德教育,走出道德建设的困境。从我国青年道德教育的现实问题出发,总结党的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在
《中国就业发展报告(2023)》是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的最新年度就业发展报告。报告以翔实权威的数据资料分析了我国2022年就业总体形势与就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就业优先政策的新进展,关注了影响就业的劳动力供需、制造业用工和中小微企业经营与用工等宏观因素,从就业政策与就业服务角度探讨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低碳转型绿色发展的就业相关政策以及公共就业服务和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研究了高校毕业生、新市民、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并考察了职业技能培训。既有对
《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问题研究》遵循“从理论分析到实证研究、从整体系统到重点群体、从现实问题到政策建议”的逻辑思路,在对“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两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发展、评价指标、影响因素、实施对策等方面开展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别从整体系统角度和重点群体角度开展研究:在促进城镇整体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方面,该书呈现了和就业数量、就业质量相关的两个实证研究;针对重点群体开展了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促进农民工更充分就业、促进灵活就业者就业质量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并针对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就业、灵活
在16~19世纪的西江流域,活跃着一个特殊的流寓人群,他们来自广东珠三角低地,沿着西江向上游高地迁移,广泛散布于广东西部、广西、贵州南部、云南东部乃至越南北部。他们是前往边地赴任的官员,是参加竞争不那么激烈的科举考试的士子,是跨区域做生意、修祠庙和建会馆的商人。他们中有人“适西再未归”,但更多的人在上下游流动间努力维持着与珠三角分居家庭和宗族的联系,这种联系为上游移民提供身份认同和文化资本,又为下游宗族增添名声和实利。广府人的迁移大多顺应明清的国家政策,也推动粤商网络和广府社会文化扩展
本书通过分析北宋士大夫的弹劾奏议及弹劾行为,更真切、具体地呈现出北宋弹劾由粗疏到规范、由规范到异化、由异化到深度异化的动态演变过程。北宋时期的弹劾除了承担制衡权力、监督官员等监察职能外,还是不同政治力量进行博弈的工具。本书以弹劾为中心,考察皇帝与士大夫阶层之间、士大夫阶层内部不同政治集团之间、士大夫个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探讨北宋弹劾与政局的相互影响,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北宋士大夫的政治生活、政治心态以及北宋的政治特征。
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Practice,EBP)在社会工作、教育、经济、管理等学科和领域均发挥着重要影响。在欧美西方国家循证社会工作也已经成为显学和主流的实践范式。目前国内循证社会工作仍处于理念推广和探索阶段。然而现实中仍有许多学者或实务工作者对循证实践的定义和使用不清楚,甚至一些教育者和研究人员错误的理解和开展了所谓的循证实践。这本书为国内第一本全面聚焦循证社会工作实务的书籍。本书介绍了循证实践的核心思想和实务步骤,通过案例展现了一线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EBP
“中国梦”引领下当代青年弘扬沂蒙精神研究:本书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沂蒙精神与中国梦的实现”(13CGMJ24)结题成果。本书围绕如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一辉煌目标,重点考察了弘扬沂蒙精神和当代青年成长成才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分析与两者相关的学界研究成果,探究了沂蒙精神在不同发展时期与青年群体的密切关系,特别是青年群体在弘扬沂蒙精神过程中凸显出的重要价值和作出的巨大贡献,进而在此基础上,考察探索了新时代社会发展中,弘扬沂蒙精神助力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有效路径,为沂蒙精神的时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