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厘清了国际安全秩序的概念、构成要素、定义及内涵,阐述了其评判方法、标准及框架;追踪和总结了国际安全秩序演变的历史和规律;提出了国际安全秩序体系建构方法并据此给出了现有国际安全秩序的框架、组成和内容,梳理出国际安全秩序的整个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主权与领土安全、国际公域、和平解决争端、武装冲突与战争、裁军和反恐六大安全领域的154个国际安全规则进行了梳理;提出未来国际安全秩序的发展目标、方向和行动、措施。
《数字时代的安全竞争与国际秩序》主要分析了进入数字时代过程中大国战略竞争和国际/地区秩序的变化和延续及其影响机制,结合国际关系现实揭示了数字技术对国家军事能力、国际安全竞争以及国际安全规范变迁的塑造和影响;在此基础上,描述和分析了数字技术竞争过程中国家的战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数字时代的安全竞争与国际秩序》提出了不少具有理论洞见和现实意义的研究发现,主要包括:进入数字时代的过程中大国对外战略关注的核心仍是物理空间的战略威胁,不过其决策过程开始受到数字思维和地缘政治思维的双重影响,这使得当前的中美
本书主要围绕地区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倡议展开论述。中国与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关系是“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各地区的重要承接带和窗口,是中国推进多边主义外交的关键抓手。深化与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关系还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建设,促进和完善新型大国关系、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设计。书稿中详细论述了,随着地区一体化组织的治理能力受到内部权力结构和域外大国影响的程度越高,中国与一体化组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障碍越多。当地区一体化组织的治理能力较高,中国与该一体化组织更有利于共建“一带一路”倡
本教材将致力于回应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全球治理能力提升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较为系统地搜集海外知名高校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数据,分析海外各国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面的基本情况,对比我国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状况,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教材出版价值如下: 其一,从实践上来看,本教材能够为我国建立具有特色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经验借鉴,也为南京大学建立更具竞争力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实践助益,从而最终为我国全球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动力。 其二,从理论上来看,本教材有助于归纳总结美西
本书结合考古出土动物、植物和其他相关遗存,运用骨骼碳、氮、硫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拓跋鲜卑—北魏先民的食物结构和生计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其生计方式的变迁轨迹及其动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此外,通过对比北方地区诸如汉民族、匈奴、慕容/扶余、大月氏等人群的稳定同位素数据,对汉至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先民的生计方式进行了梳理。本书基于生计方式研究,揭示了古代北方人群的互动与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了稳定同位素分析视角。
隋唐制度史经典力作 讲透隋唐最高权力组织体制及运作机制 突破“三省制”传统认知,提出“新三头”体制新说 史学大家唐长孺、何兹全、田余庆等悉心指导 从顶层设计读懂唐朝由治到乱的历史逻辑
《美国研究报告(2022)》 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拜登政府的内外政策及其对美国内政外交、中美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在国内层面,美国面临持续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经济衰退、罕见的供应链危机、深层的社会危机;在国际层面,美国面临中国的快速发展、复杂的国际局势、全球气候变化等挑战。拜登政府以对华战略竞争为抓手,对内践行“拜登经济学”,对外回归地缘经济战略,以求系统性地解决危机。 2021年的美国内政外交呈现以下特点:在政治领域,两党的政策立场和意识形态继续向两极移动,围绕拜登执政、选举规则、选区重划、
德国蓝皮书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组织编写,逐年对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形势进行跟踪介绍与分析,为了解和研究德国提供最新的信息、动态、发展趋势及相关学者的观点。本年度的主题是“‘时代转折’下的德国”。2022年是朔尔茨政府执政的第一年,由于受俄乌冲突和对俄罗斯经济制裁的影响,德国经济面临严重的不确定性,正在经历一场“时代转折”,本书分析在此局面之下朔尔茨政府所采取的内政与外交举措以及俄乌冲突给其带来的各方面挑战。“总报告”从总体上分析了2022~2023年德国内政外交的
本书采用文献计量学、情报学等研究方法,统计、分析、展示了近十年来《法学研究》论文选题、作者概况、被引情况等宏观脉络与核心指标,为法学理论爱好者、研究者提供与展现较为全面的法学研究知识背景与法学研究发展趋势。
本书聚焦于默克尔时代德国对外关系的变迁,也充分关照了德国的历史与文化,以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讲述了德国对外关系的方方面面。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着力于理论与历史,涉及德国对外关系的理论解读、德国对外关系的历史回溯,以及德国对外关系的布局设计;下篇着眼于实践与现实,包括周边层面的德国对欧洲一体化的作用,大国层面的德国对美、对俄与对华关系,以及全球层面的德国当代对外战略。本书在促进国内对德国对外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同时,也将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对德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