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都在呼吁全球治理理念的新发展。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理念和新路径。本书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指导,系统论述了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路径与方法。通过对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概念、政策体系、法治体系、协作体系和具体制度安排的研究,试图构建起以政策体系为引领、法治体系为保障、协作体系为创新、具体制度为落实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并使得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方法路径形成完整闭环,帮助实现符合各国利益和中国实际发展需求的治理结果。
本书将经由考察法律与政策的关系,关注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又构成了怎样的多元理论镜像等问题。正文上篇四个章节的内容,实质上是在提供一种对司法过程中政策问题的法理学解释。具体而言,从研究对象和研究进路的差异上来看,其一是对“法律的政策学研究”,主要以美国政治学者拉斯韦尔和国际法学家麦克道格尔为主要代表;其二是对“政策的法学研究”,以美国学者德沃金、格雷、肯尼迪等众多法学家为代表,这部分涉及内容较为庞杂,因此笔者分别用了两个章节予以一一阐释;其三则考察了大陆法语境的相关内容,以德国学者韦伯
在中国法学不断繁荣并且日益体系化完善的进程中,《法学研究》始终以敏锐的实践观察力和卓异的学术判断力以及优质的稿件编辑能力,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持续而稳定地发挥了提供学术产品、推广理论方案、培养研究人才的学术平台作用,并因此成为中国法学界值得展示的一个学术样板。在中国法治进步和法学发展的新时代,法学研究者在法治实践中如何发现重大选题,对于制度建议或政策方案如何进行理论处理,对于学术观点如何进行学术表达,以及在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间如何建立更为有效的学术联系,本书可为之提供有价值的学术示
本书是东南大学法学院根据本院的专业规划发展方向,组织选编的法学研究理论前沿问题探讨及专题研究论文集,旨在追踪法学研究动态并引领法学研究潮流,加强法学学术交流。本书安排以交通法、工程法、医事法、法律大数据研究为特色,设有“理论前沿”“域外法制”“青年论坛”“实务论坛”“法学教育”等栏目和板块。本书立足独立的学术研究,密切追踪理论前沿,积极关注法治实践,推动法治建设与法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阅读对象为:法学研究人员、法律实践部门人士、法律院校师生以及对于法学研究有兴趣的读者等
本书以通说为主,结合典型案例,系统介绍了犯罪学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对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运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系统分析了犯罪活动的现状、特点及规律。在此基础上,本书探索犯罪活动成因,预测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提出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便于操作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基础思想和方法策略,力求满足教学实践的同时,能够为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素材。本书框架清晰明确,内容简洁明了,可作为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及专升本的教材使用。
网络犯罪案件频发,互联网电子证据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但现有电子证据规则应对乏力。从规则本身来看,不少规则对真实性问题较为关注,对程序性问题却极为宽容;从衔接层面来看,不少电子证据规则与现有《刑事诉讼法》规定存在龃龉。《互联网电子证据论:以刑事诉讼为视角》对刑事诉讼中的互联网电子证据问题进行研究。在对互联网电子证据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互联网电子证据论:以刑事诉讼为视角》从互联网电子证据的收集、保管、出示和验真四个阶段出发,结合司法案例和域外理论,对我国现有互联网电子证据规则展开论述,
本书对个人数据的内涵、属性、所涉利益主体及其利益关系等进行了系统且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针对当前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对于个人权利单边保护的不足,通过权衡个人数据之上承载的多重利益关系,明确数据主体(个人数据来源者)、数据业者和公共部门对个人数据享有的权利(权力)及权利(权力)行使的界限,构建个人数据上的权属体系,以回应数字经济及数据资产化发展的需求,解决个人数据上个人合法权益与商业开发、公共利用之间的制衡问题。
本书浓缩了对习惯与合同之间关系的历史、哲学和实践反思,因此对于理解习惯在法律渊源中的价值具有重要作用。作者从历史和辩证的角度审视了习惯与合同法之间的复杂关系,并试图建立习惯与罗马法和历史法律科学的对话。作者开篇构建了罗马公民、历史学家和法学家就习惯在法律体系和法律理论中的定位所形成的不同理论立场;随后以优士丁尼法学作品为出发点,考察了习惯概念发展背后的理论基础,阐述了赋予习惯本身法律价值所必需的要素和要求。 作者深入分析了法学家、哲学家博比奥的思想,构建其与意大利法律和法律理论发展的对话。本书分
该书系统介绍了一系列的法医DNA分析方法和**进展,深入讨论了DNA分析过程可能涉及的所有操作步骤、潜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详细描述了DNA分析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类型。全书共20章,系统介绍了以下三方面内容:DNA分析的操作流程(第1章,第4~10章),包括生物样本的采集、运送、储存、DNA提取、PCR反应、毛细管电泳及图谱分析等;DNA分析的技术手段(第11~16章),包括STR、SNP、InDel、Y-STR和线粒体DNA等分型方法;DNA分析的法医应用(第2~3章,第17~20章),包括个体
录音鉴定是当代司法鉴定/法庭科学中很有发展潜力的分支领域之一。本书详细介绍了录音鉴定的基本原理、检验技术和司法应用。作者首先对录音信号和系统的基础知识进行了概述,其次介绍了美国录音鉴定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四个案件(其中,包括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以及肯尼迪总统被暗杀的事件),再次重点介绍了录音证据处理、真实性鉴定、清晰化处理三个项目的鉴定原则和检验步骤,然后从证据解释和专家出庭的角度,阐述了美国司法体制下的科学诚信、专家资格、专家作用等热点问题,最后从涉枪声录音和飞机驾驶舱录音两个角度,讲述了录音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