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研究了高维非线性系统的复杂动力学、全局分岔和混沌动力学。针对研究高维非线性动力系统数学理论过于抽象、难于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问题,以典型的工程振动实际问题为例,通过建立高维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发展相应的理论解决方法来启发读者。本书在内容的安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理论推导到工程实例,便于读者自学。
本书以点集拓扑与抽象测度为起点系统讲述实分析与泛函分析基本理论,内容包括拓扑与测度,抽象积分,Banach空间理论基础,线性算子理论基础,抽象空间几何学等,对不动点理论,Banach代数与谱理论,无界算子,向量值函数与算子半群等作了一定程度的讨论。特色:(1)本书的编著注重以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数学素质为核心,强化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2)本书的主体是实分析与泛函分析。在内容取舍上,将点集拓扑、抽象测度与泛函分析融为一体,体系严谨,内容丰富。(3)本书继承与创新兼顾
本书主要围绕非理想插值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应用展开讨论,研究多元非理想插值格式正则性的判定条件,采用符号计算的方法研究适定结点组以及适定插值空间的构造性算法,从符号与数值混合计算的角度探讨构造稳定插值基的快速算法及可信算法,并从计算复杂度与计算效率等方面比较各算法的优劣性,最后简单讨论非理想插值在几何图形重构,散乱数据拟合等领域的应用。
伴随全球基础教育领域“核心素养”运动的热潮、“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转型升级及“双减”政策的根本要求,数学教师应对工作岗位中各类情境与问题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正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面对社会角色的变革重塑以及肩负着让学生在“减负”的同时保证“走进美丽数学世界”进行高效数学学习的使命与责任,数学教师具备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学科以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来解决不同学生需求的“关键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作为贯通自然学科基石与桥梁的数学教师究竟需要哪些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如何明确界定数学教师
本书在H.M.Sheffer和张清宇先生等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创新型的逻辑符号表示法——中国表示法。在其中仅仅使用一对括号,就可以在一个公式中同时表示出所有的命题联结词、量词、模态词和时态词等逻辑常项,由此可以极大地简化构建逻辑系统所需的初始联结词。本书阐述了中国表示法区别于其他表示法的整体性特征,证明了中国表示法的结构唯一性及其强大的表达功能,基于中国表示法探究了若干逻辑基础问题,获得了若干创新性成果。
本书是Fred等三个美国流行病学模型专家、数学家合著的Mathematical Models in Epidemiology一书的中译本。内容分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各种类型的仓室模型、地方病模型、流行病模型、异质混合模型、媒介传播的疾病模型),特殊疾病的模型(包括结核病模型、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模型、流感模型、埃博拉模型、疟疾模型、登革热模型与寨卡病毒模型),进一步概念(包括年龄结构和空间结构的疾病传播模型等)和展望未来四个部分,另加三个附录。
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研究了大学数学教学,第二章研究了大学数学教学设计,第三章对大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第四章研究了大学数学实验教学,第五章研究了大学数学素质培养,包含了培养大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素质、数学思维能力、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数学文化素质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了大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
本书是一本简单的书, 也是一本复杂的书; 是一本遥远的书, 也是一本亲近的书。在书中, 作者为大家介绍了十位来自不同地区的数学先驱的生平事迹和他们的伟大成就。也许其中介绍的一些数学问题你并不了解, 也许里面的一些专业术语你并不熟悉, 但是这并不会妨碍你对他们伟大人格的理解, 也不妨碍你从他们身上了解到一些投身科学的精神。
本书记叙的十位不平凡的人物, 有着不同的国籍, 各异的人生经历, 迥然的性格特质, 但他们都是20世纪上半叶的数学先锋。以希尔伯特的23道数学难题开始, 他们首先聚焦于刚刚创立的集合论, 进而扩展到整个数学领域的重新审视, 他们中的大部分参与并成就了哥廷根的辉煌。
本书介绍了一系列数学家以及他们在数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改变了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进程, 对科学进步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是一本面向中学生的数学史普及读物, 它以公元14-19世纪十位伟大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及其数学贡献为主线, 贯穿以当时数学研究和生活时代的背景状况, 为我们勾勒出这一时期数学发展的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