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四卷。卷一列脉法、察舌要言、四家异同、重药轻投辨、同病各发、中风、中寒、暑热湿;卷二列秋燥、火、劳伤、脑漏、鼻衄、齿牙出血、关格;卷三列咳嗽、痰饮、结胸、抜疟、黄瘅、三消;卷四列痿、痹、胀、下利、诸痛、三冲。全书内容以切脉、察舌为诊法之重点,以症状为辨证的主要依据,以治法、方药为施治的主要内容,其中尤以对慢性疾病的阐述为多,辨证施治精详。
本书分4卷,卷一、卷二论述痰火痨瘵各种主证、兼证的证治、方药,卷三介绍治疗方法与杂症补遗,卷四为痨瘵的灸法、禁忌、保健气功疗法。本书是研究痨瘵病的重要参考资料。
《血证论》为清末名医唐宗海所著,是一部论治血证的专书。该书成书于光绪十年(1884),遴录治方200余首,条理清晰,辨疑决惑,论证颇具慧识,用药多有独到之处。书中对血证病机及血证临床诊治论述详细全面,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其关于血证治疗的经验和原则,至今仍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全书共八卷,卷一为总论,分论阴阳水火气血、男女异同、脏腑病机、脉证死生、用药宜忌等;卷二至卷五详细论述三十二条血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卷六为四十条失血兼见诸证;卷七至卷八罗列方剂二百余首,并附方解。
本书共8卷,阐述阴阳水火气血、男女异同、脏腑病机、脉证生死、用药宜忌与70余种血证的辨治。理遵《内经》《难经》,法崇仲景,间参东渐之西学,创新血证理论,丰富血证临床,实补唐以下医书所不逮。本次整理选取底本版本精良,对书中条文进行注释、提要和精解,并加入临床医案,附有按语解读。
本书分为述古、论治、杂疫、辨疑、诸方、运气6卷,以吴又可《温疫论》为基础,并有所发挥。该书内容丰富,治法用药详备,极大地丰富了疫病论治理论,对疫病研究有较大贡献,是研究学习疫病辨治的重要典籍。本书对《松峰说疫》中的条文进行注释、提要和精解,加入了重点方剂的临床运用医案,并附有按语解读。
本书介绍了各种食疗、药膳,穴位按摩、艾灸、拍打推揉,吞津热敷等实用的小偏方,既可调理全家男女老少的常见疾病,还能应对紧急情况下的不适症状;不但能减轻疾病的痛苦,还能帮助人们健康长寿。
◇广征博引古今医学文献所载偏方、验方及医届传世妙方2300余首,对治临床常见的170余种疾病◇科学专业,安全有效:援引110余种古籍、杂志,所用大都为药食同源之品◇病种全面、简单实用: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肿瘤各科,亦有美容、长寿、滋补、解毒、驱虫等内容;制作方式涉及煮汤、煮粥、炖煮、煎炒、蒸制、凉拌等,使用方法涵盖内服、外涂、艾灸、熏洗等
全书分为四卷,载药一百六十一种。卷一论述甘草、白术、人参等三十余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九十四方;卷二论述当归、阿胶、地黄等五十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四十四方;卷三论述黄芪、薯蓣、五味子等三十余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五十方;卷四论述茯苓、猪苓、泽泻等四十种药物及由之组成的五十六方。全书以药为经,以方为纬,于每药之下,首述其气味归经,性情功用;继录《伤寒》《金匮》凡用本药之方,是方证治,逐一诠释之。本次整理选择精善本,精勘细校,并对文中疑难字句进行释义。
本书共10卷,分伤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等14门,载方788首。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五官科等病证,每一门下分列医方,详述其主治、配伍、药物炮制及制剂用法等。附《指南总论》3卷,起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导读作用。
方剂是中医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用中药治疗疾病的最终表达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方剂学源于本草学,但是相比于本草学,方剂学的理论体系多有未明之处,如方剂功效的确定方法、方剂配伍的本质、方剂方解的建立方法等。本书以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为基本着眼点,分为方理篇、方论篇及医理篇三大部分进行阐述。方理篇从方剂学的历史发展、方剂的基本属性、方剂的配伍、方剂的方解和方剂的特殊属性五个方面对方剂的基本理论进行论述;方论篇主要从特殊、代表性方剂的配伍解析、证治分析和方论附余三个方面解析方剂;医理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