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第一部中药五味药性理论现代研究专著,是作者在承担完成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活血化瘀中药五味药性的化学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撰写的理论研究专著。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八章,上篇二章系统的梳理了中药五味药性的理论的源流、发展历程和基本构成,提出五味药性理论的研究路径;中篇三章,介绍中药五味药性现代表征方法研究,分别基于味觉、嗅觉特征、基于基于生物学效应和基于体内过程三个方面介绍了中药五味药性研究方法;下篇三章是五味药性现代研究实例,分别从中药五味药性表征示范性研究、基于药性/药效理论复方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特色和优势,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造福人类健康的中国古代科学的结晶。而壮医药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根据已故壮医经筋手法专家黄敬伟先生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用现代医学原理发掘、整理、提高并阐明经筋学的内涵,结合壮族民间“经筋医术”,详细介绍经筋功能及病因病机、经筋病的症状及经筋病灶、经筋病诊查方法及治疗方法和对具体病症的壮医经筋治疗等。全书以
本书分六卷,卷一述古,博采前人关于瘟疫的论述。卷二论治,包括总论十二条及瘟疫统治八法、瘟疫六经治法、瘟疫杂症治略等。卷三杂疫,广泛收集各种疫症,共七十二症。卷四辨疑,作者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对前人关于瘟疫的论述进行了辨析。卷五诸方,设避瘟方、除瘟方两类,载方一百二十余首。卷六运气,以《内经》“人与天地相参”理论为基础,分析瘟疫的发生规律。
本书为中医“养生治未病”科谱书,分为七篇,多以故事形式开头,说理和实践并重的模式展开叙述,分别谈到了脾胃病的常见病因、基本理论、体质调养、常用药物、按摩手法等,使广大读者懂得调养脾胃是养生保健和治疔疾病的关键。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是由清代王士雄所撰的为霍乱著作。本书分为病情篇,治法篇,医案篇和药方篇,第一、第二篇先论霍乱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预防,第三篇论述古代名医及王氏个人有关霍乱的临床医案,第四篇论及霍乱常用药物的药性和治疗方剂。《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不仅在证治方面提出了详尽的理法方药,而且强调要保护水源清洁,倡导“节饮食、慎口腹”的预防观点。本次整理选取最佳版本,对书中条文进行精解,并加入重点方剂临床运用医案及按语解读。本书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学习中医疫病理论,对预防和治疗霍乱具有重要的
本书是“中医补土理论菁华临床阐发”丛书之一,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池晓玲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的重要工作成果。肝脾在生理上相互依赖,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密不可分,补土理论在急慢性肝病的诊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本书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池晓玲教授的带领下完成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上篇梳理了补土理论在肝病中的应用基础、古代医家及部分现代名医名家应用补土理论治疗急慢性肝病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下篇详细介绍补土理论治疗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重型肝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脾瘅”、“消渴”等范畴,根据《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有“郁、热、虚、损”四大阶段,不同阶段的治则与治法不同,处方遣药也随之而变。且中医自古有云“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中药剂量是中医处方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剂量直接关乎中医的临床疗效。没有一定的量,就没有一定的质,也没有一定的效,适宜的剂量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治疗简验便廉、疗效确切,已在实验和临床中证明。《常用降糖中药量效与临床》这本书,从已知常用的降糖中药里挖掘降糖效佳、量变
恶性肿瘤作为临床常见的治疗棘手、预后较差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了人类生命健康。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既有直接抑制瘤体生长,改善预后的主要作用,还有配合西医治疗达到减毒增效的协同作用。从古至今,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对于恶性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也从未停止探索与创新,但囿于当时科技的发展,目前尚未对肿瘤病因病机形成统一的理论认识。张光霁教授及其团队在前人理论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经验,提出恶性肿瘤”瘀毒”理论。本书旨在推广应用”瘀毒”病机理论,从肿瘤概述、肿瘤”瘀毒”理论、
本丛书以突出补土学术特点为主导,丛书总论主要梳理补土流派理论源流,阐释补土流派理论核心内涵,介绍补土代表医家学术思想,诠释补土理论治法,展示补土典型方剂。 各科丛书主要针对各个学科的多发病、常见病,从补土理论的角度进行阐发,包括病理生理、理法方药、治法治则等,并精心挑选各大名家的临床高效、精彩案例,以案说理,突出补土理论特色,便于临床实践运用。
本书精选了数十种五谷杂粮好食材,从性味、功效、营养、禁忌以及养生食谱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述。不同的时节、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体质人群都可以有相应的五谷五谷杂粮饮食方案。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喜好,用天然、简单的方法制作五谷杂粮,吃出健康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