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心系病中医基础、薛氏流派心系病理论与应用,包括流派发展、学术思想,以及脐灸与膏方疗法;详细论述了心律失常、高血压等临床常见心系病,包括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内容;以临床中五个特色病案为切入点,阐述了齐鲁薛氏流派在实际临床诊治时的方法与经验。
针药结合治疗妇产科疾病,是通过应用中草药、中成药、毫针、艾灸、耳针、浮针、火针、小针刀、三棱针、皮肤针等手段内服外治,达到治疗妇产科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是中医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特色疗法之一,也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本书全面总结了妇产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思路和方法,突出了中医特色,为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医师提供治疗上的参考。
本书首先对呼吸系统耐药菌感染的概念、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进行了阐述;其次介绍了呼吸系统耐药菌感染的中医基础和诊断,包括病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然后重点对常见耐药菌感染的辨证论治进行了讲解;最后介绍了社区和医院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
本书将中医古籍中关于瘿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处方、临证心得、预后调护等特色内容进行汇编,不但体现了中医各家关于瘿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而且鲜明地展示了瘿病中医研究发展脉络。本书内容丰富翔实、叙述条理清晰,集思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力求用简明易懂的方式对中医古籍中瘿病研究进行表述,使中医古籍中瘿病相关内容应用于临床,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本书在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的需要,编者在编写时以心血管病为纲,总结和归纳了中医治疗心血管病的临床经验,并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注重提高疗效,彰显中医特色。本书首先介绍了中医心血管病的基础理论,内容包括心血管病的分类、治疗方药等;然后系统阐述了心血管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证候、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及治疗方法等内容。
本书不仅讲述了中医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内容,而且介绍了中医科常见疾病的针灸推拿治疗。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中医学的宝贵经验,而且注重结合临床,用理论指导实践,内容翔实、简明实用,融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于一体。
火龙药灸疗法是在《备急千金要方》与《外台秘要》的理论基础上,综合民间火龙疗法,运用最新科学方法,将名贵中药加工提炼而成的中医火龙增温液结合传统火烧疗法而成,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书总结了火龙药灸疗法的基础理论、临床操作及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全书力求立论精当,内容充实,客观实用,简明扼要,从而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第一章叙述了灸法的源流与发展,系统介绍了灸法源流、发展、分类和流派,详细阐述了灸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以及灸疗与保健养生等。第二章介绍了火龙药灸疗法源流与发展,腧穴与灸区,常用药灸方,重
本书一改以往中医内科专著的体例,把常见病、多发病与经典著作、各家学说相结合,熔学术性、实用性、启发性、创新性于一炉。以病名为纲目,中医各家学说为引导,突出临床,贯穿经典、名家学说、现代研究、临床病例分析,真正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既有深度也有广度,书中对康复技术在疾病中的应用也进行了补充介绍。本书是一本颇有参考价值的中医科学书籍,适用于基层医师。阅读本书,能使读者温故而知新,理论联系临床,提高中医科理论与临床技能水平。
中医药文告是中医典籍中一类特殊的文献形式,具有较大的功能服务作用,其应用与传播为民众以及流动性较强的商旅提供了地区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方法,为清代丝绸之路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中医药的保障,并从一个侧面也见证了中医药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交汇与融合。本书通过有文献可考的文告为视角,展示了中央政府对辖区内医疗卫生的控制和管理,以及当时医疗水平。本书所收文告多为首次出版,本书的出版为研究一带一路文化传播有重大的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是介绍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课程,内容包括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精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该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帮助学生构建中医学知识体系,而且为其他中医类课程的学习,如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等打下基础。本教程将融入思政元素、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采用多元融合的呈现模式、贴合现代学子学习习惯;配以知识链接与拓展,体现中医学术深度。本教材的编写依照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制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和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