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深度结合热带地区特色,素材来源于热带地区常见的疾病案例、食物和环境样品,结合热带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人群特征对热带社区医学进行实践探索。依托学科特点,参考培养要求,共分6章,每章编写了2-7个案例,按照“生物统计——流行病学和疾病控制——环境卫生——职业卫生——营养和食物——健康教育”的顺序进行编排。
本书共八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中医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治疗技术;第二至七章从各系统临床常见病证的生理与病理特点出发,重点阐述临床常见疾病的辨证诊治原则;第八章重点介绍临床常见病的针灸推拿康复。
本书作者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舌象专业研究委员会理事,有丰富的舌诊经验积累。本书将传统的三焦分区和舌上背面主导的舌诊理论,分化为舌上背面和舌下腹面、三分九区脏腑分法,以及舌象要素的具体精准量化指标。有一定的创新性,形成了具有独到见解的、容纳多学科、涵盖多层次的全息舌诊,是传统望舌诊病内容的拓展和补充。本书适合中医学生、中医师阅读参考。
本书由北京按摩医院组织编写, 中英文各一册, 系统介绍了针对不同疾病的各种中医康复技术, 以推拿治疗为主, 针灸、药物与物理治疗相结合, 共分两篇, 上篇系统介绍了临床康复工作者需要学习掌握的各种常用的康复技术及康复护理技术, 下篇介绍了康复技术在截瘫、偏瘫、四肢骨折及骨质疏松症等几种常见疾病中的具体应用, 适合康复医生、治疗师、康复专业学生等阅读。医院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 编写《实用按摩手册》《按摩治疗学》《脏腑按摩基础手法图解》等专著二十余部, 出版了我国第一套
本书共十章。第一章厘清了中医药、中医药文化的概念和基本内涵,研究了中医药文化理论自信的渊源;第二章研究了中医药文化失信的原因;第三章研究中医药传承与传播的危机与挑战;第四章研究了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新境域,以及中医药的未来发展道路;第五章至第十章分别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临床疗效、中西医融合、中医药传承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研究了中医药文化自信之路。
周逸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生理学家, 长期从事经脉脏腑相关研究,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 周逸平教授先后提出“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的核心”“膀胱经是十二经脉的核心”“经脉脏腑与脑相关的研究是中西医学理论必然的结合点和突破口”等重要论断, 倡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经脉脏腑相关研究, 这些都对经络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从学术思想、实证研究、传承创新、临床应用四个方面归纳了周逸平教授经脉脏腑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 体现了周逸平教授为安徽针灸事业所作出的杰出
《临床超声医学》共十五章,主要讲述了超声医学的概念、临床应用价值、超声物理原理和显像技术、超声在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疾病的声像图和诊断价值。在系统器官疾病超声诊断章节中,以器官的解剖、疾病的病理和临床表现为引导,重点阐述疾病的超声图像,并配以丰富的图片,最后落脚到超声医学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超声医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全面,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超声医学的实用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还兼顾一定的先进性,如超声医学在胃肠、介入、神经、肌骨、颅脑、造影、术中和远程会诊等的应用。
本图谱是与《人体胚胎学》教材配套的教学用书, 以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发生为主线, 采用人类胚胎示例标本、组织切片、立体模型和手绘彩图为素材, 同时结合简明的文字说明, 全面、系统、生动地展示了人体胚胎发育的复杂过程。
本书共11章,内容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细胞与基本组织、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特殊感觉器官及内分泌系统。
本书首先介绍了内科常见症状护理等护理基础内容与操作,然后对神经内科护理、心内科护理、呼吸内科护理、消化内科护理、内分泌疾病护理、泌尿内科护理等内容作了详细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