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应用是中医处方的基础,中药鉴别应用是合理正确选药组方的关键,笔者长期从事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于中药配伍和鉴别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详细介绍了常用的400余味中药的常规临床配伍、鉴别的应用经验,对于提高中医师处方的临床疗效、加深中医药专业学生对药性的认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清代汪昂著。 汪昂,字讱庵,安徽休宁人,清代医家 。《汤头歌诀》选录名方320条,分为20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歌中,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中医四小经典之一,中医入门启蒙书。
本书首先介绍了中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和毒理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然后根据抗肿瘤中药的作用机制将中药分为7种类型——扶正固本药、清热解毒药、软坚散结药、理气开郁药、祛痰化湿药、活血化瘀药、以毒攻毒药,每种类型筛选了具有毒理学研究特性的中药品种,针对每个品种,首先阐述抗肿瘤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而分析抗肿瘤中药的药理作用,最后阐述毒性作用及其机制。弥补了目前抗肿瘤中药毒性研究不足的现状,也为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提供参考书目。
金代李东垣, 金代医学家,名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药性赋》又称《素问抄》、《脉诀抄》,初学中药的启蒙书,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 中医四小经典之一,中医入门启蒙书。
全书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为谢德聪妇科心路,主要为谢老医、教、研工作经历和感想之总结;第二章为妇科医论医话;第三章为教学探讨;第四章为临证诊治,选录了谢老编写的著作;第五章为学习心得,是学术继承人吴冬梅、汪敏华总结的谢老学术思想与中医妇科经典著作研读心得;第六章为病案举隅,主要是谢老临床医案选集。本书体现了谢老独到的学术思想,即调经重气血,种子重补肾,血证宁心脾,痛证重调肝,临证重辨证,治病重整体,突出个性化。谢老自称“草根妇科”,平素处方药味少、剂量轻、药价廉,尽自所有,传承后学,本书凝结了谢老
本书收集整理近现代名医治疗脾胃病的医案,总论详细介绍了脾胃病的概念、病因病机与治法等内容,各论按照脾胃病西医病名分为食管疾病、胃与十二指肠病变、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肠道病变和胰腺病变等进行评析。每一个医案都精挑细选,要求必须有复诊,而且有确切的疗效,医案之后还有分析总结,对于临床中医师尤其是基层中医师有非常高的指导价值。
《温病条辨》为温病通论著作。该书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在温邪易耗伤阴液思想的指导下,吴鞠通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故《温病条辨》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本书对《温病条辨》中条文进行精解,加入了重点方剂的临床运用医案,并附有按语解读。本书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学习中医温病理论,对指导临床温病中医治疗、提高临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清代江涵暾著。江涵暾,清代著名医家。《笔花医镜》从诊法、五脏六腑、儿科、女科四方面论述疾病的证治,尤其是将脏腑用药分为补泻猛将,次将,十分方便临床医生辨证选药治疗。全书内容浅显,论述简要,切合临床,是一部流传甚广,颇有影响的医学入门读物。对当今中医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笔花医镜》使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并在每一病症之后附有汤头歌诀,便于读者临床使用。全书共分四卷。卷一是四诊、八纲及外感内伤、虚劳等的辨证论治原则。卷二是脏腑证治。主要是内科杂病的论治原则及方药。以脏腑为纲,以十二经
本书共分论著荟集、杂想短文、岁月流影三部分。 论著荟集主要收集摘选了王灵台历年在杂志和刊物上发表的部分论文或述评,还包括少数未发表的文章及学术报告。杂想短文,收集了近几年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想到、碰到的现实,内容涉及读书、做人、做事、为官、育人、建言等多个方面,并无主题和中心,但都是个人真实的思想和行为。岁月流影,系从身边保存的上千幅照相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部分照片,希望从中能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论著荟集集合了王灵台教授临床治疗肝病的论文集锦,精选优秀篇章收录于本书。杂想短文王灵台教授的散
曾经被刘教练称为最难带的学员,从选美冠军的颜值巅峰到产后肥胖,她也曾为身材走形而焦虑……在这本书中,她真诚分享了自己的健康瘦身经历,希望用自身蜕变告诉男孩女孩:改变,让生活充满无限可能。
在《食愈生活》中,她真诚分享了自己的健康饮食理念,内容涵盖健康食材选择、烹调方式调整、三餐比例安排、食品配料表分辨等实用方法。另外,作为3个孩子的妈妈、全民健身教练刘畊宏的妻子,她非常重视家庭饮食健康,特别分享了自己作为家庭健康管理员的多种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