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末,“热心新闻工作委员会”把美国一些影响力很大的新闻人召集在一起,提出了一个问题:“新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详尽的文献搜索、抽样调查、访谈和公共论坛研讨,他们确定了定义新闻工作及其社会角色的核心要素。研究结果就呈现在《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中。书中提出的新闻工作的十大基本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引人深思。本书是媒体人的必读书,也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本教学设计案例集是依据《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编写,其目的是帮助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教师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深入探索新课标落地,推进教学改革。以教学设计案例为切入点,从实践层面上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新版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念。围绕信息科技部分内容模块,通过一线教师精心设计、邀请知名专家跟踪指导、课堂反复打磨、集体研修,为广大一线信息科技教师提供最直接有力的资源支撑,教师根据书中的教学设计案例便能直接上课。
互联网覆盖规模的扩大和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样态与传播内容等通过网络媒介得以重构。本书通过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展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力的科学评价,通过评价工作促进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力的提升,进而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内涵式发展。希冀本书能够为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解决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依据。
本书以产业融合为基底,以传媒产业发展为导向,对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发展进行探索研究,简要叙述了传媒产业的基本情况,使读者能够对其有一个简单了解。针对传媒产业的融合发展情况展开分析,从宏观领域介绍了传媒产业融合的推进层级、发展趋势以及发展动因。充分介绍了传媒产业融合的转型与阻碍,详细解读传媒产业融合的转型以及转型路上遇到的问题、中外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并得出相关经验与启示。探讨了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的可能,对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进行探索并提出意见。
本书为作者博士学位论文。基于网络治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围绕高校跨国办学教育质量保障这一核心命题展开研究。将利益相关者定位为利益相关者组织,从四个层面和多个维度对高校跨国办学教育质量保障进行解构和分析,并从网络的整体视角,对高校跨国办学教育质量保障进行重构。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提出高校跨国办学教育质量保障的网络治理架构,另一方面基于本研究对网络治理的理解和网络的嵌入性,从结构嵌入、制度嵌入和关系嵌入三个方面探讨高校跨国办学教育质量保障的作用机制。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考和探讨我国高
网络社群借助互联网构建了新的社交模式和社交场景,互联网群体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时代社会交往中信息流动和交往过程的单向性,形塑了一种媒介社会新型的社交方式。移动互联的网络便捷性更进一步催生和释放了大众的移情能力,使兴趣、喜好、偏爱、崇拜成为可增值的网络社会资本,使网络空间的社交黏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尤其体现在网络空间虚拟粉丝社群的集聚。以豆瓣、知乎、短视频社区、百度贴吧、新浪微博等为代表的网络社群已催生出影响媒介社会新型生活消费方式的社群经济,对社会的固有价值体系形成巨大冲击,并借由群体
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新课标将教育戏剧作为艺术教育的内容写入其中,并要求在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等课程中运用教育戏剧。本书稿旨在分析揭示教育戏剧内在的培育德性的基本原理,探讨如何将戏剧方法应用于学校德育,推动学生的德性发展。主要内容包括:一、教育戏剧的界定、发展史与特征,阐释教育戏剧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为何特别适用于道德教育;二、教育戏剧的德育价值,从分析教育戏剧具有的弥补学校德育不足的视角出发论证教育戏剧对德育的价值;三、教育戏剧的育德原理,从目的、规律与方法三个方面阐释教育戏剧如
为何我们总是难以突破教育中的“钟摆效应”?以儿童为中心的发现教学法不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以课程为中心的直接教学法又极易破坏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力,诸如儿童中心与课程中心之类的论战由来已久,教育政策和实践也容易因此陷入“钟摆”困境。 本书作者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思路,即我们在关注教育政策与相关改革能够教育实践带来什么积极改进的同时,还应该尽可能谨慎和完整地考虑其背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为教育循证实践和政策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书以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为主题,遵循“理论——实证——对策”的逻辑进路,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概念梳理、案例分析、问卷调研等方法,努力探寻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书稿分为五章,第一章:文化与大学之道;第二章: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第三章:国内外大学文化建设案例及经验启示;第四章:新时代我国大雪文化建设的现实审视;第五章:新时代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本书稿理论结合实践,阐述了大学与文化具有的天然联系,对大学文化的关注始终伴随着大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