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了魏自立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150例医案,医案涉及中医内科学肺、心、脾胃、肾、肝胆、肢体经络、气血津液等多系统的疾病。临床医案以病为纲,记述了病例的临床表现、辨证、治法、用药和剂量,以及医案的详细分析等。
高氏肾病学术流派是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名中医高继宁教授秉承先父“三晋名医”高学圣老先生家传,沿袭山西肾病名家于家菊、孙郁芝教授治肾经验及结合高继宁教授40余年的技术专长所创立的具有中医特色的地域性学术流派。在李红教授的主持下,本书由高继宁教授携亲传弟子们,整理、总结高氏肾病学术流派近百年来的临证经验,详细介绍了高氏肾病的学术思想及理论体系,其内容包括高氏肾病学术流派概述、名家经验、理法方药、医案荟萃及中医肾病学科建设等,是一部集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方药特色、养生调摄
本书共分为八部分,主要介绍冯兴中教授采用中医药治疗内分泌疾病的典型病例,围绕常见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症、下丘脑疾病、消瘦及肥胖的流行病学、中西医病机及治疗,尤其是冯兴中教授的治疗体会进行阐述。
本书是“龙江医派现代中医临床思路与方法丛书”之一,是对龙江医派中医文化的重要传承与发展,书中内容翔实、结构清晰,详述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针灸辨治思路与治疗方法,并较为全面地整理了龙江医家针灸治病的理念和临床经验,着重突出了针灸疗法在疾病治疗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建立中医思维方式,迅速地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辨证要点与针灸治疗方法,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书主要介绍医学科研特别是中医学科学科研的思路与方法,旨在使中医药专业学生增强课程思政意识,掌握医学科研的思维方法和基本程序,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医学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对本专业的热爱。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药科学研究发展历程与重大成就、科研选题策略与方法、基础医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临床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方法、中药研究新技术、中药新药申报的方法与规范、循证医学思想及其核心研究方法、医学科研论文写作、科研课题的申报以及研究生开题报告撰写等科研思路与方法。相关内容体现了继承中医药基础上,融合
本书主要从中医药信息处理中的科学问题着手,着重论述了中医药健康稳态与中医药信息处理之间的关联关系。第一章主要阐述认识、现象、整体、时间四个中医药信息的主要特点,讨论稳态的表现;第二章主要从尺度与维度两个核心科学问题入手,讨论稳态构建的问题;第三章从规模、同步、组织、相似四个内涵探讨稳态实现的机制;第四章尝试分析人类与计算机的个体思维在中医药信息处理中起到的作用和获得的突破,讨论稳态认知的形成;第五章从个体与关联这两个中医药信息处理中最基本的出发点展开讨论,加深对稳态载体的认识。最后讨论了这些科学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为肝脏外科近10年来的重要创新之一。该术式由德国学者Hans J.Schlitt在2007年偶然发现并创立。该术式可以使既往那些因为剩余肝储备不足而无法手术切除的肝肿瘤病人在短期内获得手术切除机会,极大地改善病人的生存预后。本书系统阐述ALPPS的发展史、现状与进展和应用解剖,详细阐述ALPPS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术前评估,ALPPS的经典及各种改良术式的施行方法和围手术期的管理,ALPPS与传统二步切除手术比较、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术后复发
本书系统介绍了2020年度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相关研究进展。以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内容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方剂有效性评价、肠道菌群代谢及中药调控机制、中药体内显效成分分析、中药体内显效成分的效应机制、中药毒性评价及解毒机制、中药质量等领域的研究进 展。书中例证翔实,图表充分,能够带领读者快速、全面地了解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领域的**进展。
本书分为上篇、下篇两部分。上篇对黄培新教授关于神经内科的常用治法、常用方剂及中药,作了扼要论述;下篇以西医病名为索引,阐述29种神经内科常见病的中西医诊治要点,系统归纳各病的现代医学诊断要点及治疗概要,重点突出中医临证辨治关键点,介绍黄培新教授的核心思想、临证经验及诊治特色。
本书依据中医学经典著作对肿瘤的论述与现代应用,探索源流,汇通古今,介绍了现代中医肿瘤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包括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防治等内容。本书内容丰富,论述全面,以理论为基础,以临床实践为中心,既系统介绍前人辨治肿瘤的经验,又反映现代中医治疗肿瘤的新进展,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且注重学术传承性、时代性、系统性,突显出了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