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读者对“除湿”的需求,从“很多不舒服,都跟湿有关”、“与‘湿’有关的疾病的对症调养”、“日常除湿的小妙招”等三个方面介绍湿气致病的相关内容和应对方法。内容包括30多种常见疾病的家庭治疗和20余种日常除湿的小妙招,重点用艾灸、按摩和药膳食疗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和不适,帮助中年人远离疲劳、腹泻、水肿、肥胖、“三高”、皮肤差、月经不调等常见的健康问题。
李浩教授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病领域具有30余年的临床经验与深厚的学术造诣,学术成就备受业界认可。本书对李浩教授临证治疗失眠、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焦虑等疾病的典型医案进行详细解读,剖析临证经验药对,启迪后生临床工作。深入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病的病因病机及对疾病的深层次理解,覆盖多种疾病类型,反应中医广泛的应用领域,从大量的经典病例出发展示丰富的临证经验。具有明确的结构体系,按照病症分类、治疗方法划分的章节体系,通过详细的医案分析,对疾病的诊疗提供具体指导。
本书拟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临证经验,如“使邪有出路”理论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治咳不止咳、“辨病-辨体”论治中高危肺小结节、行气活血药在慢性咳喘病中的应用、基于中医“异病同治”从肺论治过敏性疾病等。下篇:验案精选,选择发热、咳嗽、喘证、哮病、肺胀、肺痈、肺痿、咳血等疾病的典型验案,深入分析疾病病因病机、诊断、中医证候、辨证立法、遣方用药规律等,全面总结高峰教授临床经验。本书拟系统总结高峰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为中医工作者们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以期能提高肺系病诊治疗效,减轻社会
新冠疫情暴发后,仝小林院士先后担任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组长、中央援港抗疫专家组组长等职,先后辗转“四省十二地”指导中医抗疫工作,主持制定了第三版至第十版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的中医部分(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仝院士在武汉抗疫期间,在国内首次提出从“寒湿疫”角度辨治新冠感染的诊疗策略,并在后期的诊疗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完善“寒湿疫”中医诊疗体系,最终形成了本书。本书描述了仝院士对中医疫病的独到认知,详述了寒湿疫“郁-闭-脱-虚”四期分治体系
本教材突破传统温病学教材的体例惯例,聚焦温病学经典原著条文深层次解读与阐释,同时结合临床病案的应用分析,将条文中理法与方药应用于新发突发传染病、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及其他内、妇、儿临床各科相关疾病的诊治中,学用结合,构建中医思维体系。本教材共设导论、上篇、下篇三部分。导论主要介绍温病学的学科特点与地位、温病学经典原著的学习要求与方法和中医医案读法。上篇为温病学经典理论研究,包含温病学经典学术理论解析与十一位有代表性的温病名家生平、主要学术思想以及其温病传世名著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下篇精选八部温病学
国医大师方和谦从医七十载,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治学理念丰富,本书从名家、名医、名师三个角度,汇编了方和谦教授一生的学术精华。全书共分七篇,包含:方和谦学术思想、方和谦解读《伤寒论》、应诊辨证特点及经验方、疾病诊治思辨特点及经验、医案医话、方和谦论著、学术传承研究。
本书首先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内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重点介绍了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诊疗,包括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康复,以及预后转归等方面。本书结构层次清晰、资料新颖、内容丰富,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实用性,把握学科进展和诊治水平的先进性。本书可供中医各科的临床医师及从事中医教学、科研的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中医院校学生初进临床的参考书,对临床医师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本书重点讲述了骨科常见病的诊治,内容包括骨科学基础知识、骨科常见病、中医骨伤等,涵盖疾病的生理、病理、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方法、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内容。本书涵盖面广,且编者在编撰内容时,认为患者采用中西医互补的方式,以技术为基础、功能为目标,更能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减少并防治并发症。本书可作为基层医院医师的常备用书,且对大中型医院实习医师、住院医师培养临床思维,提高处理骨科疾病的能力也有帮助。
本书较为全面地阐述了骨伤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相关检查、诊断原则和治疗方法等内容。本书重点介绍了现代骨科疾病的诊断思路及治疗方法;本书对骨伤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是从整体出发,既包括治疗骨伤相关疾病的目的,也包括治疗骨伤疾病的重要手段;同时保持了中医传统骨伤科的特色和优势。
针药结合治疗妇产科疾病,是通过应用中草药、中成药、毫针、艾灸、耳针、浮针、火针、小针刀、三棱针、皮肤针等手段内服外治,达到治疗妇产科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是中医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特色疗法之一,也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本书全面总结了妇产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思路和方法,突出了中医特色,为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医师提供治疗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