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体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用性, 本书与时俱进, 给大学毕业生提供有效、及时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和实务上的有利帮助。
通识教育已成为当前中国高校改革的共识,十多年来,国内各高校纷纷进行相关探索与尝试。《通识教育评论》由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主办、复旦大学承办,于2015年创刊,为半年期学术辑刊,致力于呈现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通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彰显学术特色,积极关怀实践,鼓励围绕通识教育开展争论和交锋。《通识教育评论?2022年:总第九期》正是高校教师与管理者在通识教育探索中的心得总结。本书由甘阳、孙向晨主编,总结国内外通识教学研究成果,主要栏目包括:名家论通识、通识新视野、通识教与学、他山之石
大多数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不需要到“600号”(市精神卫生中心)现场解决,或者不能仅靠“600号”解决。许多让家长困惑、痛苦的孩子问题,也更可能反映的是父母自身问题。“600号”里的医师和心理师们巧妙构思,通过本书搭建了一个虚拟的“青春期训练营”,有10个问题孩子和父母通过定制的青春期训练营获得了新生。本书让受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困扰的孩子和家长无须去“600号”挂号,即可自助开展针对性的“家庭治疗”。
本书共四章,分别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基本理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创新研究、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与发展思考、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创新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成果之一。写本是与刻本相对的文献载体。与刻本文献的程式化、批量化和规范化不同,写本的个性化特征较为突出。大致在北宋以前,文化传播的载体主要是写本,宋代以后,刻本成为书籍的主要形式,而写本仍在很大范围内作为辅助形式存在,像《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等书也用写本的形式保存,民间文书更是大量以写本形式流传保存。20世纪以来,随着战国到汉晋简帛文献、敦煌写本和吐鲁番文书等的发现,大量宋以前的写本重现于世,在此基础上,
本书反映了北京大学2016年度在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进程和最新成就。本书共分特载、专文、北大概况、机构与干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党政管理与群团工作等基本栏目。
本书从高校继续教育及其理念、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高校继续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创新等方面切入,主要探讨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的在线平台建设、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现代体育教育概述、体育教育的内容与课程发展、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构建、体能运动训练与实践研究、现代体育教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协同发展应用研究。
本书是一本班主任德育工作指南用书,主要讲述了老师们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学生德育工作,又应该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作者将多年教育工作经验与各种教育理论、思想相结合,生动形象地为读者讲解了“为什么要重视德育工作”“学生们需要的德育教育是怎样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如何进行德育工作”。同时作者还将德育工作从学校推向了家庭,与学生家长一同为孩子健康成长而努力。
本书主要从广播电视及其编导的概念,新媒体及其经营模式,新视域下广播电视编导的生存现状及其行业性要求,创新及创新思维的相关理论,广播电视编导创新培养机制的构建,广播电视编导创新型节目的案例及其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可供相关从业人员了解、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