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用药传心赋〉注疏总辑》为中医普及学堂曾培杰老师的倾心之作,旨在讲述《用药传心赋》歌诀的内容,并为其中字句进行注解。此书共132篇,每一篇均有关于该篇中药的按语,一目了然;还有详细介绍的相关文献记载、临床应用和选方组药,丰富实用。此书内容全面,语言精练,是一本难得的中医类普及佳作,值得大家认真品读!
本书是刘荣奎教授在长期的临床一线实践中,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新理论一刘氏肺脏三论,包括“肺热论”、“肺脏记忆理论”、“肺脏不洁论”。“肺热论”提出肺病急性期以“热”为辨证基础,根据肺热表里、轻重程度的不同,将肺系病分为“温”、“热”、“火”、“炎”、“毒”五种证型。阐述了疾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的病理发展过程,提出辨证论治方案,同时对应理法方药指导临床应用。
中医是一门非常重视临床的医学,所以熟读名医的医案是学习中医的重要途径。《名中医治疗痿证医案精选》收集整理近现代名中医治疗痿证的医案,每一个医案都精挑细选,要求必须有复诊,而且有确切的疗效,医案之后还有分析总结,对于临床中医师尤其是基层中医师有非常高的指导价值。
本书共载文三十八篇。内容包括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观点、高血压病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中医的退热疗法、痰饮病的治法、气血湿痰治法述要、痛证的治疗、水肿病的基本治法及其运用、命门的初步探讨、十四纲要辨证、疾病与气候、脊髓痨的辨证论治、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提要、中医工作探讨、临证研究与治验、漫谈处方用药、医案写法等, 反映了作者一些独特见解和丰富经验。
本书为经典火神派医家张存悌的医学文集精选, 凝聚了其一生著述的精华。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火神派开启之门”, 展示了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 对经典火神派进行了系统归纳, 广泛吸收各家经验, 提出若干新认识, 新观点, 充实、拓展了火神派的临床内涵。中编“医案精选”, 系作者实践火神派理论, 经治验案约400则, 病种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 凸显火神派风格, 精心撰写按语, 启迪后学。下编“医话精华”, 是从上百篇文章中选出36篇精品, 涉及临床、医道等重大问题, 观点鲜
本书介绍了中医活血利水法治疗眼科疾病的研究成果。本书从活血利水法的形成与理论基础、活血利水法的常用方药、活血利水法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三方面展开论述,系统梳理了活血利水法的形成历史、理论基础、常用方药,介绍了编者团队多年来采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眼科疾病的临床经验,书末介绍了国内其他研究者应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眼科疾病的研究情况。本书具有学术性和临床实用性,可作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本草纲目》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学著作,亦被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称为16世纪的中国百科全书。然而,普通读者往往望而生畏,想读亦难寻入门之径;即使是文科学者,对医药文献,尤其是隐藏在其中的本草文献也同样感到陌生。该如何阅读这部皇皇巨著,《〈本草纲目〉通识》提供了一种路径。
本书从李时珍纪念邮票谈起,介绍了中国本草源流及各时期的代表著作,又从医药学、博物学视角,详细剖析《本草纲目》的体例架构与版本沿革。行文中不仅多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药用知识、经验,还涉及《本草纲目》中有趣的冷知识,如食物
本书是“中医补土理论菁华临床阐发”丛书之一。干祖望教授是中医现代耳鼻喉学科奠基人之一,他认为脾胃作为人体后天之本,在耳鼻喉科疾病的生理、病理、预防、调养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是在干老弟子李云英教授带领下编写完成的,上篇悉数历代各大医家的补土思想,并以补土理论与中医耳鼻喉科疾病的生理、病理联系为基础,分析补土理论在耳鼻喉科的应用;下篇通过详细病案阐释补土思想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涉及耳鼻喉科常见病,如耳鸣耳聋、慢性鼻炎、鼻渊、喉痹、慢喉瘖等专科病。
本书全面收集、整理国家级名老中医崔述生临床正骨推拿经验,包括崔述生学术渊源、学术思想体系、手法理论体系、经验特色手法,以及伤科疾病、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的推拿手法诊疗等方面,还附有练功十八法、床上八段锦、放松功以及伤科常用方药等内容的介绍。本书可供推拿医师及从业者,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医学生参阅。
清代经方大家柯琴皓首穷经,心仲景之心,志仲景之志,提出阴阳总纲论,倡导六经为百病立法统治伤寒杂病,撰写了《伤寒来苏集》,深受后世青睐。本书采用重构类编方法,以方为纲,以应用、方论、鉴别、注意事项与禁忌为目,各以类从,原汁原味,方后附录所有经方原文,使柯氏应用经方心法更加系统明晰,便于学习和掌握。本书适合中医从业人员、中医相关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