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亦据此分为三编: 第一编以修身为中心, 涉及立志、怀德、格致、存养、克治、警戒六个主题; 第二编以事功为中心, 分为义利、群己、出处、治法、政事、天下六个主题。第三编以成人之境界为中心, 分为君子、圣人两个主题。本书选编了儒家思想关于经济行为价值观的原典、经典论述, 并做了相应解释, 以儒学经典以及对古代儒商精神形成的历史发展脉络等研究作为底色, 描绘出中国传统儒商精神的特征、实质, 这种中国版MBA式的商业伦理读本, 既是中国的, 又是世界的, 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中华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本书基于新时代背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视角系统发掘中华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就如何开发其价值进行探讨。主要探究以和合伦理规范协调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和合理念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传承和创新和合价值体系,运用和合辩证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鉴和合文化以文化人机制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本书就主题来说,旨在系统地描述作为个人的精神理想的“无为”或“轻松自如”,在战国时期中国人的思想里所起的作用,再现无为充当道家和儒家共同理想的过程,同时揭示其固有的概念矛盾,因为这种矛盾推动了战国时期思想的演进。就方法论而言,本书希望用当代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这种想法未必成熟。本书专门研究战国时期的中国,但与其主题和方法论相关的讨论,必然超出对古代中国的研究范围,甚至会扩展到晚近东亚宗教思想或西方所谓道德伦理传统,凡是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无为”这个话题对他们来说就不陌生,也
本书作者李镜池先生是中国现代易学研究专家,是古史辨派的重要学者。本书稿是作者对易学的研究和普及的经典著作,内容涉及周易的名义和著作年代,周易的内容的阐释,周易的文学和文字训诂问题,周易的经传问题,以及对周易卦爻辞的举例解释。
本书将建构社会儒学作为儒学重建的应有之义,从社会儒学的基本内涵、本质规定、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和方法路径等几大方面,系统阐述“多元一体的社会儒学”思想体系,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进行了全新阐释。
《王学研究》由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主办,围绕阳明学研究,征集国内外学者的论文,汇集阳明学最新研究成果。本辑是第十一辑,有四个栏目:王阳明思想研究、阳明学与区域文化研究、阳明学比较研究、阳明学的当代价值研究。《王学研究》具有独特、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国阳明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本册依据《孟子》和其他关于孟子的历史文献记载,从孟子的生平事迹和言行中提炼精华,总结他在社会人生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智慧。2.本册主要内容包括孟子的生平传记、人生智慧、政治智慧、军事智慧、知识技能、为人风范、处事技巧、格言警句等等。3.本册图书语言通俗易懂,形式灵活新颖,结构合理有序,方便读者轻松阅读;内容积极健康,既能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孟子的生平事迹与思想精华,又能够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汲取智慧。
自汉魏至近代以来,关于《易经》的相关著作就有数百种之多,《日讲易经解义》即是其中之一。古代帝王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经筵和日讲两种形式,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经筵成为制度化,并为清所承袭。但清朝经筵一年仅有春秋两次,平时主要以日讲的方式为主,《日讲易经解义》便是康熙皇帝御制的日讲系列教材之一。《日讲易经解义》作为康熙皇帝御制的日讲系列教材之一,借助卦象爻辞之变化并结合历史典故阐释了在治国理政、修身养性等方面的诸多道理,这不仅对当时的王孙贵胄影响颇大,亦对当下具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