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版是1921年出版的英文《上海史》,为较早研究上海的论著。这本书中文在2020年之前一直未见出版,不利于学术和文化研究。全书内容截止1900年,主要叙述了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公共租界的发展变化,综合性论述租界的历史、政治、商业等诸方面。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对中西方文化背景进行介绍,论述了从租界开始到1850年代的政治、商业和社会生活。下册分门别类,细述了与租界区域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如法庭、海关、医院、消防队等等。虽然出版已有百年历史,但本书以其详实、鲜活的记载,为
本书是宋史研究专家顾宏义教授的最新力作,全书以南宋金时期,十个重大国务事件的实录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北宋辽时期,宋朝的内政外交的情况变化,社会背景,民族矛盾和对国力国策的影响。全书洋洋十多万字,再现南宋一代国务风云。本书尊重史料和事实,所述内容均有文献一句,不戏说不衍生,是历史读物中极为客观。中正的断代史读物,是热爱历史的读者真实、可靠的读本。本书的出版是继顾宏义教授《天裂》《天变》《天衡》系列新宋史之后的,第二个国务系列,预计能够得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书是编年史书《资治通鉴》的漫画版。精美国风全彩分镜漫画,让历史故事好看又好懂。本书遵循《资治通鉴》“以史为鉴”的编撰初衷,在漫画后选附《华杉讲透资治通鉴》中华杉先生的历史观点,从企业家角度挖掘历史中的领导者智慧,转化为孩子用得上的现实启示,让孩子边读历史,边收获过人领导力!
本书分为气养浩然(修养篇)、壮志豪情(励志篇)、德行第一(美德篇)、人生感悟(哲思篇)、业以济世(敬业篇)、情义无价(情感篇)、山水清音(田园篇)、美不胜收(诗意篇)八个篇章。每篇文章由导读、原文、注释、诵读理解四个部分组成,着重体现对经典原文的理解和阐释。 本书曾获得山东省第一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教材类一等奖、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全国大学语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
本书为《形象史学》第二十七辑,《形象史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研究室主办,是CSSCI来源集刊。“形象史学”,是指把形与象作为主要材料,用以研究历史的一门学问。本辑有器物研究、图像与形象、壁画研究、地理图像、考古札记等五个栏目,兼具图像与实物、文献与考古的研究文章。上至上周,下至明清,所跨时段较长。入选的文章符合学术规范,都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较为圆满的论证和说明,使用的史料和文献、图像材料等丰富、可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同林异条异苔同岑——论日本江户时代“《世说》学”特色;《东阳夜怪录》笺证;《楚辞》“三五”考——一个古史概念的思想史图景;中国中世纪儒教与佛教的钞本文化;出版与外译:优秀传统经典的出版路径研究——以百年来《史记》的出版与传播为例等。
本书是《掌故》系列书的第十集, 延续前九集的内容风格, 立足相关史料, 聚焦近世以来、百余年内的文坛、学林、艺苑、政界的人物与故实, 发微索隐, 探寻真相, 以丰富我们对相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了解。本集收录白谦慎《忆刘九庵先生》、谭苦盦《孟森之死》、宋希於《周肇祥退谷得失记》、陆灏《签名本琐忆》、荣鸿曾《杨联陞·赵如兰·“琴人图”》、樊愉《我的母亲庞左玉》、赵珩《丛碧先生几页诗稿的补注》、蔡玉洗《想起高晓声》等十六篇文章, 图片约一百幅。
无论是在地铁上,超市排队结账时,还是上班的空当,我们都能用手指以惊人的速度在智能手机触摸屏幕上完成滑、点、拖、发送等一系列操作。键盘输入法已经与搜索引擎、手机游戏和购物软件密切捆绑,从北京发出的中文信息也会即刻显示在上海、纽约或伦敦的电子屏幕上。
然而,从设计官话字母方案,在打字机上加装汉字,到图书馆分类、国语罗马字、汉字拉丁化,直至今天的键盘输入法,中国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辗转、奋斗、忍辱负重。一系列大规模技术变革险些让汉字被世界抛弃,是冒着死刑风险重新发明汉语的流亡者,倡导
该书利用明清传统文献、传教士日记、自传、谈话录,各国使节的回忆录以及清代档案,探寻了从明朝建立至清朝鸦片战争前的几百年中,西洋物质文明在中国的传播过程、社会各阶层接受情况、西器东传对中国近代文明的影响以及中国史书对西器东传现象的关注和书写等问题。本书阐述的西器分为军事武器、交通工具、生活用品、艺术物品、科学仪器、图书六大类。著作分六章,梳理代表西洋物质文明的六类西器在明清时期在中国的传播过程、社会各阶层的接受情况,探寻了西器东传对中国近代文明的影响和中国史书对此的关注与书写问题。书稿编写主
本书为王寿南先生的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为近代著名出版家和教育家王云五及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全书共十章,对自唐睿宗景云元年起至唐亡为止之节度使、观察使、都防御使、经略使等进行了详细讨论,叙述唐代中央政府对藩镇控制力的演变。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虽距离初版已过半个世纪,但仍是唐代藩镇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尤其是作者为写作本书所制作的唐代藩镇总表,包含86镇,藩镇1333人,几乎将唐代藩镇网罗在内,内容详尽,为全书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为后来研究者打下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