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唐为勇教授的治学之路、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详细阐述唐为勇教授在儿科疾病论治方面的临床经验与心得体会。第二部分主要是唐为勇医案集粹。第三部分是总结唐为勇及其团队对儿童哮喘、性早熟和多发性抽动症等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的优化研究。本书资料翔实,病例典型,对临床工作者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学习价值。
哈尼族医药文化是我国民族医药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一块瑰宝。本书的编写,基于对哈尼族居住较为集中的云南省红河、墨江、镇沅、勐海等市县开展药物调查,完成100余位民间哈尼族民间医生田野调查,以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哈尼族医药专著、论文等研究成果的全面整理。全书共3章,共收录哈尼912味,附方2329首。第一章为植物类哈尼药,共收录有功效主治记录的哈尼药749味,附方2181首。第二章为动物类哈尼药,共收录有功效主治记录的哈尼药49味,附方148首。第三章为文献记载哈尼药,包括植物类103味, 动物类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然而其文字古奥、内容浩瀚,要读懂它并非易事。历史上注释《黄帝内经》之医家不计其数,但大多限于理论阐发。本书按照中医基础理论的框架体系,以五脏之一的“肾”为切入点,从肾的别称、解剖形态、生理属性、生理功能、病因病机、诊法及主要病证入手,对《黄帝内经》中有关肾的条文进行了梳理,对相关知识点根据古代医家论述及作者的认识逐一阐释,对相关理论的临床应用进行整理,精心选取了相关的经典医案加以佐证。每个知识点主要包括经文辑录、阐释与发挥、医案举隅等。本书立足于经典,力
本书根据妇科病证分类,全面汇集妇科病证的历代文献,精选历代中医名著中关于妇科病证的经典名篇,涵盖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方、用方、用药、医论医案等方面,将妇科病证分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以及妇科杂病五章,系统反映妇科病证的发展源流,归纳总结历代医家辨治妇科疾病的用药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对现代妇科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简要总结了各类常见中药的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等, 汇集了吴正石在临床中辨证使用不同中药配伍的宝贵经验, 体现了其对病理病机和药物特性的精准把握。本书中对每种中药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包括来源、别名、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常用量、扩展资料等板块。
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论述了中药炮制的发展脉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等内容;各论采用炮制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列举了代表性中药的处方用名、来源、采收加工、历史沿革、炮制方法、质量要求、炮制作用、炮制研究等内容。
本教材是在充分分析现有《中药药理学》教材的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学科的新进展和教学实践的反馈,融入新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教学(PBL)”、“案例式教学”,纸质教材结合网络资源,增加知识链接,研究前沿;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编写过程中坚持一个理念、两个体系、五个性质,注重学生中药药理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期达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用者好用”的目的。
本书介绍了中医肿瘤基础知识,从中医肿瘤学渊源到学科发展多个阶段,展开中医肿瘤基础知识的系统介绍,如病名与分类,病因病机与发病学,肿瘤的四诊、辨证与辨病,肿瘤的治则、治法与康复治疗,系统介绍头颈五官、胸部纵隔、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妇科肿瘤、骨骼与软组织、皮肤、淋巴与血液系统等种常见癌瘤的中医辨证论治与临床进展。
本书通过一位新妈妈的日记,将女性生育过程中常见的如妊娠反应、孕期水肿、产后乳汁不足、乳腺炎等9种疾病以及育儿阶段常见的如幼儿夜间多汗、小儿尿布疹、湿疹、腹泻等25种“小问题、小麻烦”串联起来,深入浅出地科普了相关知识,并教会新手爸妈如何使用身边常见中药来解决这些“小问题、小麻烦”。本书创新性地以日记形式行文,寓教于乐,让新手爸妈学而不累、读之不烦,既轻松诙谐,又不失科学严谨,将枯燥深奥的中医药知识故事化、形象化。同时,本书每一个小故事都配有3D动漫,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对日记故事
本书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检查法总论部分,包括四诊、量诊、专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总体介绍。第二章重点介绍了10个部位(颈项部、胸背部、腰骶部、骨盆部、肩部、肘部、腕和手部、髋部、膝部、踝和足部)推拿临床常用的望诊、切诊、量诊。第三章详细讲述了各部位常用专科检查法的操作、阳性体征和临床意义。第四章重点介绍了推拿临床常见的X线、CT和MRI阅片要点和常见影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