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党建引领始终是乡村治理的一条主线,共建共治共享是乡村有效治理的出场路径,以村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以有效为标准的工具理性是乡村治理前行的动力,精细化治理和数字化治理的特质展现着新时代的风采,自治、法治和德治体系的协同推进演绎着自上而下的整合逻辑和自下而上的治理逻辑的同构性。不论是三治体系的构建,还是共建共治共享从格局到制度的跨越,都需要乡村社会治理内部与内部的融合,以及内部与外部的融合。
福利伦理作为福利政策、福利制度和福利实践内在的价值导向和目标追求,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本书在探讨该不该提供福利应该由谁来提供福利应该给谁提供福利应该提供什么样的福利等几个应然性理论问题的基础上,阐明了社会福利在道德上的正当性理由,文化因素尤其是传统伦理文化等决定着社会福利模式的最终选择,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中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进而提出了当代中国社会福利的伦理价值理念和分配原则,在对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实践问题进行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发展迅速,数据信息量激增,过去几年里所产生的数据,已经完全超过整个人类历史上所产生数据的总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将新时代教育与现代化技术深入融合,利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本书主要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载体变革、大数据时代相关基础内容、大数据的发展及其应用领域、教育大数据的价值、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理论述说、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对策、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发展趋势等内容。<
本书以现代社区的核心理念“参与”为出发点,探讨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促进城市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可能、可行,以实现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推进基层社区治理。同时,通过不同层面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具体实践,总结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和实践模式。
《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发展报告(2022)》是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反映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程和最新进展、研究和分析电子政务领域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第15部年度报告。
报告在分析总结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十年来具有里程
本书为团结出版社系列书籍《国殇》之第十一部,是一部有关抗战时期红十字医疗救护工作的纪实作品。全书聚焦以新加坡籍爱国华侨,时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主任、副院长林可胜为代表的中外医务工作者群体,记录了全体医护在艰苦的战争时期,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在贵阳图云关实施医疗救援,完成人员培训、物资募集等工作的全过程,并配有百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本书全面介绍并高度赞扬以林可胜为代表的中外医务工作者群体,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可歌可泣的图云关精神,具有极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由于中国治理规模的庞大以及社会现实的高度复杂性和异质性,决策者很难通过制定一套细致周密的政策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为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通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这也使地方政策执行效果千差万别。影响政策执行绩效的机制为何?究竟是执行主体所具有的资源禀赋,还是其所处的组织与社会环境更能影响地方政府政
国家治理转型是国家强制性权力向国家基础性权力过渡的过程,但国家基础性权力的提升需要以发育成熟的基层社会(村民社会)为基础。如果缺乏具有自治能力的基层组织为依托,国家基础性权力会重新寻求国家强制性权力的嵌入,从而造成国家治理能力转型的困境。要化解项目治村的实践困境,核心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关键是充实国家基础性权力建设的社会基础,根本路径是构建具有自主与自治能力的现代村民社会。国家基础性权力视角下的村民社会建设,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合理确定村民自治单元,二是培育现代化的村民自治精神,
该书是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统筹组织编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国高校思政课统编教材,由导论、结语和17章正文组成,各章均设有学习要点、本章小结、思考题及总书记金句、知识拓展、图表等多种形式的辅文。全书首先从导论展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总体概述,论述了思想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等,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之后五章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
县域行政作为基层行政,深刻影响着基层社会稳定和发展以及基层治理现代化。本书集中关注项目制下县域行政运行的特点、变化及其给基层治理带来的新变化与新问题,重点回答项目制下县域行政是如何运行及展开治理的。本书采用个案研究法,对H县项目运作中县域行政运行的实践样态进行深描,在田野访谈、参与式观察等实证考察的基础上,总结出项目制下县域行政运行的特点、积极效应、限度及其原因,从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提出项目制下县域行政运行的优化路径,以期为进一步促进县域发展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