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书资讯
新书推荐
点击返回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法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分类索引
  • 何以为父
    • 何以为父
    • (美)迈克尔·J.戴蒙德(Michael J. Diamond)著/2024-1-1/机械工业出版社
    • 本书对父子关系进行了深刻而有力的描述。作者迈克尔·J.戴蒙德坚定地认为,父亲身份对儿子和父亲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他认为,男性必须学会如何成为父亲,并提出了“足够好的父亲”这一概念——一个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全身心投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促进孩子成长的人。在本书中,他分析了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父子关系,描绘了父亲的成长阶段(从妻子怀孕开始);追溯了父子关系,从儿子幼年时期的“监护人”阶段,到父亲允许儿子独立和成熟,引导儿子进入成年。最后,随着父亲的年老,父子相互再次走得更近,死亡成为必须接受的现

    •   
      ¥41.40¥69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19
  • 自驱型成长
    • 自驱型成长
    • (美)威廉·斯蒂克斯鲁德(William Stixrud),(美)奈德·约翰逊(Ned Johnson)著/2024-1-1/机械工业出版社
    • 本书中,两位作者向处于与孩子沟通困难中的父母强调: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可以培养、学习和传授的,阐释了一些重要的沟通原则,并且采取亲子关系中最为常见和最难以沟通场景式的教学方法,教给父母一些可运用于实践的沟通方法和语句,帮助父母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   
      ¥45.00¥75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19
  • 先秦儒家教化哲学研究
    • 先秦儒家教化哲学研究
    • 于述胜,周少明著/2024-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系以“四书”为主要文献依据、以“意义—感通”为思想主旨的先秦儒家教化哲学研究。其中,“教化哲学”用以概括儒家哲学之思想特质,“意义”和“感通”则用以揭示这一教化哲学之根本宗旨和方法论原理。全书从分析把握儒、道两家的世界观和意义世界入手,将其世界观和意义世界概括为由“一体”“感应”与“生生”组成的有机整体,并以此为方法论前提,阐明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体系。然后,通过具体考察《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对儒家教化哲学的核心思想、理论特质展开深入论述。

    •   
      ¥58.80¥9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12
  •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保障
    •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保障
    • 王岚,张大伟主编/2024-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情报机构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摆在每个图书情报机构和图书情报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保障”重要成果,以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为基本着力点,系统总结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在加强自身能力体系建设以服务“三大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   
      ¥94.80¥15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1
  • 新技术、新媒体与文化产业新业态
    • 新技术、新媒体与文化产业新业态
    • 彭思思著/2024-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随着“双区”建设的全面铺开和纵深推进,深圳将迎来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以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本书从理论篇和实践篇重点研究新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关系,以深圳文化产业创新实践为范本,通过对深圳在新经济、新技术背景下的文化创新发展思路和新业态新模式展开研究与总结,期望对数字经济背景下全国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构建贡献一点深圳经验。

    •   
      ¥53.40¥89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15
  • 高校教师的获得感与社会流动
    • 高校教师的获得感与社会流动
    • 张文宏[等]著/2024-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大规模问卷调查的一手数据,聚焦于高校教师的收入与住房分层、职业流动、主观地位认同、社会网络、科研压力与产出、工作满意度、生活方式与健康、工作与家庭、生活满意度与生活信心、社会公平感、安全感、社会信任等方面,重点分析高校教师的社会流动与综合获得感的关系,并提出了提升高校教师获得感的若干政策建议。本书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科重大项目“高校教师的获得感与社会流动”的最终成果。希望能够在促进高校教师合理的社会流动过程中有效提升其获得感,并在促进高校的

    •   
      ¥100.80¥16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3
  • 在北京的留学生
    • 在北京的留学生
    • 刘杨著/2024-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以西方留学生在京的跨文化经历为棱镜,揭示来华留学生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独特文化含义,透视中国在国际教育版图上占据的重要地位。这些留学生为何选择来京留学?对他们的跨文化适应研究如何展开?他们在京期间的社交圈如何形成?他们如何开展跨文化互动?他们的自我认同有何变化?透过这些嵌入在地理想象、社会网络、身份认同、能动性和跨文化性框架中的个人体验,本书将历时两年完成的25个采访化作一个个独特的故事,在国际教育流动格局飞速变化的大背景下呈现这些迁移个体在中国的别样人生。

    •   
      ¥76.80¥12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23
  • 中国互联网视听传播史
  • 新闻道德论(新修版)(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 新闻道德论(新修版)(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 杨保军/2024-1-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新闻道德论》发掘了新闻道德的内涵与意义,深究了新闻道德的理由与根据,考察了新闻道德观念的构成与作用,讨论了建构新闻道德规范的原则与程序,分析了新闻美德的构成与塑造,探索了新闻道德评价的标准与方式。
      本专著初版于2010年,曾获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此次新修,订正了书中的讹误,并根据时代发展,对内容进行了调整,同时重新按新规范调整注释、参考文献格式。
      本专著整合新闻道德本质论、根据论、观念论、规范论、德性论、评价论的不同学术视野,对新闻道德现象

    •   
      ¥77.40¥129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17
  • 新闻本体论(新修版)(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 新闻本体论(新修版)(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 杨保军/2024-1-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新闻本体观念是新闻的根本观念,对于确立正确的新闻观念和新闻观具有根本的尺度性的作用。《新闻本体论》从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相统一的观念和方法出发,对新闻本体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诸多基本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具有原创性的看法和观点,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新闻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价值。此次为新修版,订正讹误,根据时代发展调整文中一些说法。

    •   
      ¥71.40¥119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