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文化人类学、语言发生学角度,提出人类生活中的人、事、物是语词产生的文化源,并依据文化语言对应、社会生活制约语言的原理,揭示了文化源滋生各类语词的十一条规律,提出了双音节复合词的文化信息钩沉的主张。具体做法就是拆分复合词,追溯其词根的本义和文化源,以使读者、学生明白词义的同时也明白词义的来由。这种方法除了应用于课堂教学外,也应用于辞书编写。本书还选取81个从古代沿用至今的双音词,作了示范性的阐释。
不做与写作相关的工作,我需要学习写作吗? 没有天赋,缺乏文采,我应该如何学习写作? 普通人怎么靠写作实现自我价值?又如何通过写作赚钱? 写作真的可以学会吗? 大多数人都理解错了写作,认为只有靠写作为生、做与写作相关的工作的人,才需要认真打磨这项技能,其实,写作就像说话、思考、阅读,是这个时代人人需要的底层能力。 本书作者粥左罗,靠写作入门,从月薪5000元的编辑,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自媒体达人,他的职业转型靠的就是写作这项技能。 作者在这本书中构建了一个完善的系统,教读者培养稳定的写作系统能力,掌
宋元文章学发达,文法论成为文章学的核心内容。本书针对宋元文章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南宋阶段的现状,将宋元文法论看作一个整体,把北宋欧阳修、苏轼、 黄庭坚等人的文论纳入考察范围,根据宋元文法论体系建构的实际情况,着重探讨了以“文章正统”的确立为主的师法对象认定、“辞涩言苦”与“简而有法”等文法理念之间的差异与冲突等内容,从文章学角度重新解读了以“自然成文”为标高的“作文之大法”,并介绍了宋元文章学家在字句锻炼与篇章安排布置等“定法”方面的探索与理论总结,充分展现了宋元文法论的理论水平及其动态
信息时代,网络治理已然成为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治理好网络语言生活,助力建构有序、和谐、文明的网络空间,就成为时代赋予语言文字工作者新的重任。其中,有关网络语言的舆情发展态势不仅能体现网络语言生活自身的变化特点,往往也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本书以语言舆情为抓手,透视自我国接入互联网络以来所发生的重要语情事件,尝试探索网络空间语言文字使用的主流社会意识及其演变历程。研究发现,社会对网络语言规范和治理的总体关注度在逐年增加,且随着网络的普及呈现出四个逐次展开的基本层次,从关注网络语言文字的
本书从界面视角探究第二语言的句法操作问题。研究主要围绕句法操作的语义、音系、形态和语用界面展开,通过阐释制约二语句法发展的复杂因素,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合理的建议。本书既注重研究的理论深度,也注重研究的应用前景,向读者呈现了二语句法习得研究的独特视角,对认识第二语言的发展规律具有启发意义,并为理论研究解决当下外语教学的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通过考察四至七岁的白语儿童和白语成人,探明了白语儿童白语韵律焦点编码的发展路径。实验结果发现,在韵律焦点编码的发展路径上,白语儿童随着年龄和语言经验的增加逐渐向白语成人靠拢,呈阶段性发展的特点。白语儿童到了七岁基本可以掌握和白语成人类似的韵律焦点编码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母语背景和语言普遍性共同塑造儿童韵律焦点的发展。
本书分为特稿、翻译研究、翻译实践、翻译教育、翻译行业五个栏目,收录了《助力我国国际传播事业高质量发展》《再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溯源与正名》《远程同传在北京2022冬奥会中的应用》等文章。
本书编译者为国内术语学领域权威人士。在《西方术语学名篇选译一一经典与现代》一书中,编译者收集了在西方术语学发展史上占据着比较重要历史地位的名家名篇,尽量反映出西方术语学发展的基本轨迹。《西方术语学名篇选译——经典与现代》一书分为两大部分,一共五十一篇文章,按时间脉络分经典篇和现代篇(收集主要理论名篇和介绍西方术语学实践的内容)。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语言教学研究与中介语理论、语言教学研究与语言迁移理论、语言教学研究与交际能力理论、语言教学研究与社会文化模式理论、语言教学研究与学习者个体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