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七章内容,分别以刘健教授治痹学术思想为脉络。第一章为刘健教授治痹学术思想源流,分别包括南启“新安医学”、北接“华佗思想”、刘健教授对痹病源流初步认识、刘健教授治痹学术思想成熟形成脉络。第二章为刘健教授治痹学术思想。阐述刘健治痹的从脾治痹、守正和中、临证巧治风湿、妙用经典治痹等思想。第三章为刘健教授治痹临床思维,第四章为刘健教授治疗风湿痹病学术经验,第五章为刘健教授治痹用药特色,第六章为刘健教授治疗风湿免疫疾病临床经验及医案医话,第七章为新安健脾除痹临床验方研究。
本书按照中医妇科学理论,以女性特有的疾病为纲,分为经、带、胎、产、杂病篇,以及女性计划生育的调护及养生保健六部分,用问答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女性健康的生活调护,以期为广大女性提供正确的养生知识,并指导其妇产科疾病的正确就医及调护。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在加速与医疗领域深度融合,但其应用范围和程度存在差异。与大数据在其他行业的应用不同,对医疗健康大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不仅仅是分析数据间的相关性,还需要严格验证其中的因果性。因此,本书基于医疗行业领域中大数据的实用技术与经典案例,从技术原理到实际应用、从统计方法到数据建模,全面概括信息时代下的医疗健康大数据的技术与应用。每一章都附有案例,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医学大数据挖掘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使本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云南重要天然药物分子鉴定》以云南省70种重要的药材为研究主体,系统地阐述了70种药材的植物形态特征、药用历史、资源情况、现代研究、前景分析以及DNA条形码标准序列等内容,其中植物拉丁学名和植物形态描述参照《FloraofChina》;药材鉴定内容以DNA条形码分子鉴定为特色,是区别于传统四大鉴定方法——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重要补充,具体对70种药材的489份样品(标准药材32份,药材66份,标本391份)进行了全基因组浅层测序,数据从头组装后提取了DNA条形码序列
本书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撷英取华,将一些名医喜用但并不为人熟知的中医古方收入本书,共计45首。每首方剂从来源、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名医经验、临床应用方面予以详细介绍,最后,用方剂歌诀予以总结,以便读者记忆掌握。
本稿是“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一种。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经络学说”等学说,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为数年来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稿作者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多年从事中医学及中医典籍研究,著有《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等专著。
本书共分为五个项目,项目一为老年中医保健养生,项目二为中医健康评估,项目三为经络保健,项目四为中医保健技术,项目五为养生指导。
1968年,在“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下,不但大批城镇医院的医生“下放”到农村,而且由上海近郊川沙县开始,被称作“我伲贫下中农自己的医生”的“赤脚医生”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落后乡村缺医少药的窘况,开启了中西医结合的尝试,建立了以社队为基础的“合作医疗制度”,也创造了当代华佗孙立哲们的“神话”。事实上,赤脚医生还与社队干部、民办教师、农技员和大小队会计一起,构成了与道地的“泥腿子”们相对应的某种准知识、技术或管理阶层。本书通过口述访谈和文字档案还原了特殊时空背景下医患群体
目前已出版的《健康医疗人工智能指数报告》2020年报告、2021年报告和2022年报告三册,主要从科学研究概览、科学技术交叉、科学社会交互、人类机器协同、辅助新药研发五个方面,根据已发表的科学出版物和已注册的临床试验相关的基础数据,全面回顾健康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的规模、结构和发展趋势,并分析中国的表现,通过认真比较,客观展示全球和中国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捕捉数据分析中所提示的科学结论。本书即该科学报告的2023年版,希望这一连续性工作能更好的地为国内健康医疗人
本书涵盖阮教授四十多年来诊治疾病、临证用药、理论研究、科研探索、政策建议等诸多方面的心得体会和真知灼见,讲解深入浅出,论述有理有据,让人触类启迪。言及诊病方略,书中阐明“六看、六适、六维”之理论,可谓考虑周全、思路缜密,使疾病诊治更趋一体。谈及方药运用,书中所载单药荷叶、单方莱菔叶、六和汤、紫茜宁血汤等用法,皆为临证验效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