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是一部由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撰写的美国外交史,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叙述了从建国时期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到21世纪的特朗普,250年来美国与世界的互动。全书将美国外交历程分为五个主要时期:孤立主义主导的建国初期至19世纪末,成为区域性强国的19世纪末至一战结束,经济上领先全球的战间期,作为超级大国之一的冷战时期,应对全球化时代新挑战的后冷战时期。书中以生动传神的笔触描绘了影响美国外交走向、在外交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外交家,如杰斐逊、亚当斯、林肯、罗斯福、杜鲁门、威尔逊、肯尼迪、尼克松
当今世界的人们有一个普遍的错觉,即美国霸权体现出的治理思想是纯粹美国本土的。但实际上,美国对全球秩序的自由主义设想源于其和国际社会的互动和对话。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一战后从欧洲逃到美国的国际联盟官僚和他们带来的研究方法。他们给美国带来了治理世界必不可少的资源——信息和知识。美国内部的自由主义人士也成功说服政府,想要让战后国际秩序符合美国利益,美国就必须学会和欧洲大国一起进行经济重建。本书研究了大量来自华盛顿、巴黎和日内瓦的原始档案,还原了一场知识的大逃亡。
本书包含的十个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冲突性特点,适用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治国思想、公共领导力、政府运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公共伦理、公共政策、政府绩效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与决策、城市规划与发展、政府公共关系、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组织管理、等相关主题教学。本辑在案例后面附有案例点评,点评人中包括案例使用教师、案例亲历者、案例调研参与者、案例作者等,为授课教师、学生以及读者提供了专业的分析视角和深刻的阅读指导。
本书脱胎于在北大开设的儒家政治哲学课程,经三四年的沉潜而完成,《儒家政治哲学大纲》聚焦于儒家政治哲学中诸多核心范畴,对天/天道、王道/霸道、大同/小康、世袭/禅让、那县/封建等关键词做了长镜头式的全景厘清,通过制度史和观念史的视角,在古今中西的背景下考察历代思想家如何证明这些制度或观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与平等、正义等西方政治哲学概念展开了深入对话。 全书由“天、天命、天道”“仁者爱人”“人性与民本”“权力与疆域”“感与教化”“差序与平等”“勇敢与复仇”七部分组成,由此可见儒家政治哲学何以“阐旧
乔石,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本书收入的是乔石同志在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三日至一九九八年二月十一日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文章、批示、题词等一百一十八篇,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书稿对于广大干部群众系统学习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进一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国企新使命新定位,坚守原创价值导向,对国有企业党委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一是着力从理论上研究国有企业党委工作体系;二是着力回答国有企业党委工作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三是着力反映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最新成果;四是着力打造国有企业创新实践的原创精品。全书致力于系统阐释国有企业党委工作,探究国有企业党委工作理论和实践体系,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擘画国有企业一体化的党的建设路线图,全面阐明国有企业党委工
本书主要从“社区资源、社区规划、社区组织、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社区环境、社区安全、智慧社区”十个章节对城市社区生态文明营造与理想城市构建进行有益的思考与探索,从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综合理论视角提出前瞻性观点,探讨理想城市的实际形态,并探索相应量化指标体系,试图创新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理论,探索如何为城市中的民众提供更完善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更美好的生活,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处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对上承接行政机关、对下面对百姓大众,是“治理”这种国家与社会互动活动真实发生的场域。研究社区治理,既是分析基层社会治理运行过程的有益视角,也是透过微观场域观察党政体制机制的合适切口。因此,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解权力的基层运作过程与逻辑而言,城市社区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察目标。 本书基于作者近5年深入城市社区开展的田野调研而成。作者以社区治理主体的构成为线索,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如何提升国民素质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北京作为首都,肩负着为全国发展提供示范引领的重任。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生动实践,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持续开展的北
本书主要阐明了网络信息技术对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的影响,综述了新就业形态劳动和谐劳动关系的相关文献,对中国新就业形态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研究假设和设计,详细分析了中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关系满意度现状、中国新就业形态和谐劳动关系影响因素、中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目的的差异性、中国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主体协调力的差异性,对中国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满意度进行了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和谐劳动关系影响因素对就业目的的影响也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新就业形态和谐劳动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