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逻辑和心理学:原理及相互关系》首版于 1855 年,由逻辑语法、语法与逻辑、语法的基本原则三部分组成。作者施坦塔尔通过论述语法与逻辑的关系、语言的起源来阐明语法的原则。他反对将逻辑强加于语言,认为语言是一种精神产物本质上是心理的,主张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本质,用心理学方法分析语法现象;语法不从属于逻辑,独立于逻辑,有自身的逻辑性。施坦塔尔以心理学为基础,从语言与精神生活的关系、人的生理心理语言机制、语言的生理心理学起源和发展语法的内在性和外在性、内在语言形式发展的阶段性、语言与
本书主要从句法语用界面的视角,以汉语和日语的话题句为研究对象,对话题-述题语义关系和整个话题句的语义解读进行汉日对比研究。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汉日间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主要分析间接被动句的句法特点和语义特点,并探讨两种语言中间接被动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是汉日间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主要分析间接被动句的句法特点和语义特点,并探讨两种语言中间接被动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是P是P和Pには/ことはP的对比研究,主要分析这两种结构的句法特点和语义特点,并从句法语用角度对P是P的偏离预期语义进行解
《童蒙须知》,是南宋学者、理学家朱熹写的一篇启蒙读物,收录在《东听雨堂刊书·儒先训要十四种》。《童蒙须知》分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杂细事宜等目。对儿童生活起居、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均作详细规定。《小学》,全书6卷,凡分内外篇。内篇包括《立教》《明伦》《敬身》和《稽古》,以选录儒家经书为主,“萃十三经之精华”。外篇则有《嘉言》和《善行》,辑录历代贤德之士的嘉言和善行。《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尔雅》是辞书类文学作品,最早收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作品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汉语词汇。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典籍——经,被列入《十三经》中。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尔雅》是第一部词典,“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汉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本书收录了百年(19212021)来中华多民族谚语研究的成果1900余种,涵盖了用汉文、蒙古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藏文、朝鲜文、彝文和英文、日文、韩文、俄文等国内外多种语言文字撰写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既有微观的成果提要又有宏观的大小序组成的中华谚语研究提要目录,宏观总结了中华谚语研究的百年学术史,清晰呈现了中华谚语研究史的历程和概貌。
本书以改革开放以来的16套共计74册大学英语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法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教材文本所蕴含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系统梳理和展现了我国通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蕴含了哪些价值取向以及这些价值取向在教材中是如何呈现的,进一步探讨了教材价值取向演变的规律与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挖掘大学英语教材的思政教育元素,重塑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体现大学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以及如何发挥好大学英语教材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本书是为所有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和有英语考试需求的学生编写,一方面是为了让英语学习者拥有更完善而成体系的英语语法系统,另一方面是为了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一本可以快速查找语法和解决语法问题的工具书。本书共设有九个章节,前八个章节是帮助读者从名词结构、动词结构和介词结构的基础上搭建一个基础体系,再引入修饰用词,最后是逻辑衔接和句式升级;最后一个章节主要通过学习帮助读者形成地道的英文思维方式。本书强调实用性和指导性,提供了大量经典的例子,旨在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绝对高度上的风景》(Absolute High Landscape)是陕西作协副主席阎安创作,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教授文世龙翻译的英汉对照诗歌集,其中收录了诗人阎安颇具影响力的诗作,如《玩具城》《啊!人面鱼》《整理石头》《想象一只蜘蛛在村子里的生活》等。全书分为十辑,每一辑蕴含一个主题或思想,每一辑又通过十首或长或短的诗作将这些主题或思想娓娓道来。这一百首诗像是作者在创作之路上踏出的一个个脚印,虽各自独立,却有着脉搏般连续不断的搏动的活力,带着富有节奏的韵律,也带着
文化的差异性导致各个国家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是翻译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论题。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翻译应该充分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如何做好文化翻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本书阐述了文化的基本概念,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特征,以及英汉文化在物质、规制和观念的差异,分析了文化翻译中的零阐释、欠额阐释与过载阐释所产生的不足,提出了文化翻译的原则思路和有效策略,倡导译者的深度介入,进行阐释性过滤理解和表达,做到以读者的理解为中心,以内涵的传递为要旨,以“选释”“增释”“替释”““创释”
该学术专著聚焦于培育重庆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断深入,重庆与国际间的联系和合作将更加紧密,外语人才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国际合作中去。他们的翻译、口译、交际等技能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推动本地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积极贡献。在对外交流中,外语人才要不断提升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保持自信和开放的心态,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取得更好的成效。高等院校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策略可以从以下方面实施:挖掘并创新性发展文化的价值、大力进行文化宣传、改进相关课程与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