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力图还原黄金部队40年光辉历程,在立足原三总队、十二支队的资料基础上,克服疫情影响,走访自然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原黄金指挥部)、西宁中心(原黄金六支队)、廊坊中心(原二总队),并通过网络收集哈尔滨中心(原黄金一总队)、呼和浩特中心(原黄金二支队)、海口中心(原黄金九支队)等各师团级单位历史资料。
近代中国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女性群体当此巨变之时,思想观念和历史命运都出现明显的转型,这一点在近代女性文学尤其女性诗词创作和女性小说创作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就女性诗词创作而论,本书立足于才女吴藻、沈鹊应、单士厘、南社徐氏姐妹、秋瑾、吕碧城等近代女作家的作品,找到她们前后期创作的分界点,以此为基点,比较她们前后期创作内容与创作风格等方面的变化,呈现她们女性观念的转型轨迹。就女性小说创作而论,主题类型丰富,包括女学、婚恋等方面。就女学而论,近代女性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不同于研读《女训》《女诫》等规约女
本著试图建构关于百年中国文学怀旧书写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近百年来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进行了整体性系统研究,深入阐析了现代社会转型与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之间的关系;全力探寻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发展历程,厘清了其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并详尽阐释了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主题;最后在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怀旧书写的文学史地位。
本书的主要内容为作者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文论批评的理性梳理,包括儿童文学本体论、主题论、文体论、地域论、出版传播论等几个部分,本体论主要从儿童文学本质、思想性、原创性等角度进行阐释;主题论则主要从儿童小说入手透析儿童文学的主题特征;文体论则从小说、诗歌、童话、影视等儿童文学文体入手探寻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地域论则主要关注辽宁及东北地区儿童文学的地域特征呈现;出版传播论则主要以出版传播理论透视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全书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相结合,试图勾勒出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动向。
本稿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系列出版物,研究范围涵盖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领域,及时反映当今学界的前沿问题和最新学术进展,为海内外学术研究提供学术平台。主编为陈尚君,陈尚君,浙江慈溪人,1952年6月15日生于江苏南通,中共党员,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本辑共收录17篇文章,其中包含一个专栏“文本留存与时空延展”,专栏主要讨论了《文选》学及先唐文学研究的有关问题,本辑所收四篇文章,对《文选》研究均在时空
崔立,青年作家,《文学报》资深编辑,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上海微型小说学会副会长。曾在各类文学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杂文等作品,其中有小小说1000余篇,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读者》《青年文摘》转载或入选权威选本,获各种奖项百余次,有50多篇小小说被作为全国各地中高考试卷阅读分析题。出版有作品集《那年夏天的知了》《大嘴王大元》《策划时代》等多部。本书为作者小小说创作的精品结集,选入作者以当代社会中的心态变化和道德冲突为核心,反映社会转型期普通人及小人物生活的喜怒哀乐的小说作品。作品的题
《90年代中国文学备忘录》是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干发表于1989年的6月至2001年3月期间的文学评论集。90年代的文学可谓现象迭出,话题众多,王干当时作为《钟山》杂志的编辑,深入参与其中,及时写作,及时传递当代文学的最新动向,这成就了他颇具现场感的写作,成为王干文学批评的一种方式。《90年代中国文学备忘录》像一本散装的90年代文学史,自然如初,保存着当时原始的信息和资料,更有现场感和真实感。本书分为三辑:《专论》、《个案》、《声音》,《专论》是就一些文学现象和文学潮流作的专门论述,写于不
本书收录五个小说,分别为《春天的奥德赛》《微暗的荒野》《繁花将尽》《陆上飞行》《那疯狂又愚蠢的爱》。
本书内容包括:怀梦的男孩;黑匣搜索员;三重赋格;出元江记;生物钟调校师;终点站到菁桐;屠龙;镜像赋格;六番棋(外一种)。
本书收录noc的5篇作品,分别为《西斯空计划》《前往黑暗之地》《俱乐部故事》《前往末知之地》《在那东边迷雾森林的法师之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