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送我回家的是一个异乡人、你需要领受一切离别、误人世界三辑。具体内容包括:我们相爱;认乡;初见;途外;静夜思;回乡关灯睡觉;天亮后,送母亲去地铁站;爷爷;故人;似水流年;有时候等。
本书分为“挖掘机”“大山的舌头”“也是茶”“为乌鸦辩解””弹奏者”“追寻”“把内视镜探入声音内部”“再说吻”“一粒谷种”九辑,具体内容包括:搅拌机;挖掘机;大山的舌头;大脑内外;爬台州布袋山;与诗友一起沐浴;独立;也是茶;清晨等。
《梅子熟时栀子香》是一部肖复兴的散文精选集。本书收录肖复兴五十余篇散文,包括《荔枝》《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生命平衡的力量》《白桑葚,紫桑葚》《太阳味道的西红柿》《不时不食》等经典篇目。肖复兴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充满了抚慰人心的烟火气,读者能从他的文字中读到日常的可贵,平凡生活的不凡,体验到那些隐藏在生活肌理中的细微情感,和那些被忽略的闪光的瞬间。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时节里,当你捧上这本书,就是和肖复兴一起共赏人间好时节,放下焦躁不安,迎来平静喜悦
高才生史梦被借调到小小的福源社区文化站,参与“非遗”咸水歌的宣传推广工作。史梦起初不喜欢这价新工作,但后来却慢慢开始对咸水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和文化站站长陈哲、咸水歌传唱人罗玉盈、新人张新一块儿,投身于咸水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他们齐心协力,让咸水歌的歌声再度响起。
本书是关于“丁玲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的学术研究论文集,其分为五个议题:1.有关丁玲的理论研究,2.丁玲文学作品研究,3.文献资料研究,4.丁玲与女性创作研究,5.相关研究。本论文集收录了丁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多为与会学者和后学们的精心之作,在研究文献、研究论题、研究论证等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与突破,集中体现了丁玲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以回顾其创作历程,弘扬其文学精神,深化其相关学术研究。
本书以苏童小说为研究对象,考察苏童小说中的欲望叙事。在苏童三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中,欲望既是苏童小说创作的切入点,是他叙事的母题,也化作他叙事的动力,成为贯穿苏童创作始终的精神线索。除绪论与余论外,全书共分为四章。通过对苏童小说的研究,阐述欲望对人类生活与人性的影响,探讨苏童创作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意义,寻获一种把握苏童小说世界的新路径,以期凸显苏童对中国文学的独特价值。总体来说,本书建立在对苏童小说进行系统梳理与重新阐释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方关于欲望的探讨,尤其是程文超教授关于欲望的重新叙述
六朝时期的文人阶层以一套独特的、镶嵌式的方式参与了文化传承,生产了呈指数级增长的文化财富。美国罗格斯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田菱,借助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考察典故与引文,对嵇康、孙绰、陶渊明、谢灵运以及兰亭诗人的诗赋作品展开细读,探讨了它们与《老子》《庄子》《周易》,乃至《诗经》《楚辞》《论语》等传统文化典籍之间的复杂关联。诗人们在哲学与文学之间落笔成诗,创造性地运用了异质多样、千变万化的文本和文化资源,展现了异彩纷呈的创作才能、思想理念与内心世界。
本书收录了心刺、哭丧、阳光交付的黄昏、哭泣的石头、消失在城市里的灯火、零度夫妻、心病、金盆的手、旋转玫瑰蓝、遗忘的情诗、逃离黑夜、隐翅虫、蓝天飘过一团云等小说。
这是一部反映新时期山乡巨变的现实题材长篇小说。本书描写的故事发生在东北老爷岭腹地,观音山脚下柞树村。主人公乔福林是银行保卫科科长,妻子是银行职员。原本不错的生活,却在他产生了要辞职回乡搞黑木耳、带乡亲们发家致富、摆脱愚昧贫穷的想法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起初,乔福林创业发展思路与村里相悖,资金、技术、土地都面临困难,更因制作菌种险些丧命。后又面临干旱、洪水、台风等天灾,大哥离奇失踪,部分村民昧了良心搞生产……历经种种,在经历汗水、泪水、血水,幸福、甜蜜、悲酸、坎坷后,终使发展黑木耳产业
本书收录了让子弹消失、瓯江船殇、血染拓碌河、征地四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