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诗人丘锋的第三部诗集,收录诗人近年写的诗歌百余首,分为“美好的食物总是一样的”“我像水一样轻盈”“诗像舟一样横着”三辑。丘锋的诗歌短诗居多,语言简练,但充满温情,给人以风淡云轻、苦尽甘来的质朴与余味。本书继承了其一贯的自然朴实风格,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诗人怀恋过去,幻想未来,扎根于现实生活,取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抒写了诗人对一切美好的向往,对理想的爱美和自由的热情、勇敢、执着追求。本书是一场诗人灵魂与灵魂的呢喃对话,记录着诗人的心路历程。
本书梳理了1949年以来科幻小说创作历程,总结其知识分子形象的变迁,丰富了当代文学的知识分子形象谱系,并把科幻文学纳入了当代文学史研究,加强了当代文学史的研究面向。第一章从1949年以来的科技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入手,分析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科幻文学创作状况。第二章则从科幻小说的现实主题入手,观察科幻小说创作“幻想”与“现实”两个维度之间的互相关联,并考察知识分子叙事与科幻小说创作各侧重点之间的重要关联。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则主要按照时间维度,以个案的方式以小见大,观察不同文学史阶段的科幻文学
本书为国内第一次系统梳理和深度发掘英语世界的唐传奇研究,主题探讨历时一百多年,着力于填补本土学界在这方面的话语空白,为国内相关研究展示一面不可或缺的“他者镜像”,提供具有一定原创性与稀缺性的材料,提升唐传奇研究的学术价值。以唐传奇在英语世界的流播和诠释为中心,通过对唐代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路径、译介特征和学术史的分析,总结英语世界唐传奇研究的得失,将其纳入学术史研究体系去阐释异质文化间的差异与互补,作用于唐传奇文学文本分析来探讨西方研究者对选题的取舍、美学的诉求,彰显历时意义和共性价值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魏六朝集部文献集成”(项目批准号13&ZD109)资助;陕西师范大学优秀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本书是对汉魏六朝文学研究著作所撰写的提要。提要所收录的研究著作,包括从1900年至2015年间在中国 (包括港澳台) 出版的研究汉魏六朝作家作品的著作、博士学位论文,也包括对汉魏六朝作家别集的整理成果,不收单篇期刊论文。 提要的撰写,以汉魏六朝作家为纲目。在每个作家条目下,按照相关研究著作出版或博士论文提交的时间先后排列。在某个具体作家名下,有关其生平著述与作品的研究著作
本书梳理了作者在四十年间(1983-2023)以中国古代家具用材为核心的田野考察足迹,是一部文学性纪实作品。书中有作者用生命书写的放旷,于利害得失中超拔出的生命精神,亦印证着四十年之时代变迁。 全书分正文和图录两部,正文共五辑,以流畅雅致的行文分别记录了作者自1983年起从中国东北出发,四十年间辗转东亚、东南亚、欧洲、北美洲等地对博物馆、木材原产地及衍生文化进行考察研究的故事,以及在考察过程中与当地特色文化碰撞出的奇妙之旅,文字叙述的同时配有相当数量的由作者整理的精美图片;图录则以各
本书收录了作者晶达近年来创作的散文十余篇,包括获边疆文学奖的作品《最后的莫日根》、获三毛散文奖的作品《二分之一血液和孤独的舌头》等。书中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21世纪内蒙古的风情,尤其是内蒙古的莫日根(猎人)选择放下猎枪走向城镇,告别传统进入新的生活方式的过程。书中收录的作品既有对本民族传统习俗的描述,也有对文化交融的思考;既有对童年生活的追忆,也有对成年后工作生活经历的讲述,文笔清新流畅,情感丰沛,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性。
本书分为苍穹驿站、唐诗来过、孤山不孤、月腔来信四个部分,收录了《苍穹驿站》《敦煌痛》《有一张纸》《与铜行》《水边》等篇目。书稿中收录的文章分别从知名景点中寻找追踪友情、唐诗中的名胜追寻文人足迹、知名山水中感受自然之美。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板块,“夕照屐痕”写退休后的游记,各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记录。“桑榆为霞”写作者幸福的老年生活,有关于苏州市老年大学的故事,也有大学同窗的忆旧。主要内容包括:书径屐痕;边城梦;梦幻谷等。
本书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背景,书写了皖南地区一群有为青年在党的引导下成长为革命战士的历程,体现出他们在保家卫国的斗争中所展现出的智慧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富家青年路润、李灿、路夏等舍弃优越的生活,在隐秘战线上做了许多惊心动魄的事情:为了营救被捕的新四军领导,路润受党组织所派冒险去找老同学寻求帮助;李灿为了保护新四军的一船药品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本书分行旅拾英、流光碎影两部分,内容包括走读郊野;城市二咏;少年的河流;花香六月藕;正是群芳烂漫时;平野菜花春;巢湖岸畔写意;一城幽香;读楮;花竹幽窗午梦长等。